哺乳期(0-28日龄)
一、防控重点:
此阶段仔猪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主要依赖母源抗体保护,防控重点为细菌性腹泻(黄白痢)、链球菌感染及母源传播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病)。
数据显示,哺乳期仔猪腹泻发病率可达30%-50%,死亡率高达15%-20%。
二、用药方案:
1、细菌性腹泻
母源预防:产前7天至产后7天,母猪饲料中添加金霉素400g+阿莫西林150g/吨,阻断垂直传播。
仔猪治疗:口服庆大霉素(0.5-1ml/头)或恩诺沙星(2.5mg/kg),配合蒙脱石散(0.5g/kg)吸附毒素,脱水严重时腹腔注射补液盐(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
2、链球菌病
伤口消毒:断脐/断尾时使用碘酊消毒,术后肌注头孢噻呋钠(5mg/kg)预防感染。
发病治疗:青霉素(4万IU/kg)或阿莫西林(10mg/kg)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
3、母源疾病阻断
蓝耳病防控:母猪产前30天免疫蓝耳病灭活疫苗,仔猪14日龄接种弱毒苗,配合替米考星(200ppm)拌料10天抑制病毒复制。
伪狂犬病:3日龄滴鼻免疫基因缺失疫苗,阻断野毒感染。
02
保育期(28-70日龄)
一、防控重点:
断奶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疾病(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副猪嗜血杆菌病高发。
研究显示,保育期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达25%-40%,死亡率约5%-10%。
二、用药方案:
1、呼吸道疾病
预防方案: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00ppm)+多西环素(200ppm),连用7天,降低支原体感染风险。
治疗方案:氟苯尼考(30mg/kg)+替米考星(200ppm)+麻杏石甘散(1kg/吨)拌料,连用5-7天,重症肌注恩诺沙星(2.5mg/kg)。
2、副猪嗜血杆菌病
预防:断奶后饲料添加头孢噻呋(5mg/kg)或恩诺沙星(100ppm),连用5天。
治疗:肌注头孢喹肟(2mg/kg)或泰乐菌素(10mg/kg),每日1次,连用3天。
3、寄生虫防控
35日龄口服伊维菌素(0.3mg/kg)驱虫,间隔10天重复一次,降低回肠炎风险。
03
育肥期(70日龄-出栏)
一、防控重点:
此阶段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和猪流感为主,混合感染率高。美国研究显示,PRDC导致日增重下降10%-15%,饲料转化率恶化20%。
二、用药方案:
1、PRDC防控
混合用药:20%替米考星(1kg/吨)+10%氟苯尼考(1kg/吨)+强力霉素(400g/吨)拌料,连用7天,抑制细菌与支原体协同感染。
辅助治疗:饮水中添加卡巴匹林钙(500ppm)退热,麻杏石甘散(2kg/吨)缓解咳嗽。
2、猪流感
紧急处理:肌注板蓝根注射液(0.2ml/kg)+头孢噻呋(5mg/kg),连用3天。
3、环境管理
氨气浓度控制在20ppm以下,湿度60%-70%,每头猪面积≥0.75m²,降低应激。
04
国内外研究进展
替米考星增效方案:美国学者提出替米考星(400ppm)+β-葡聚糖(200ppm)联合使用,可提高蓝耳病病毒清除率30%。
耐药性管理:WHO建议轮换使用氟苯尼考、泰妙菌素及沃尼妙林,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15%以下。
仔猪疾病防控需遵循“阶段化、精准化、预防优先”原则,结合环境管理与科学用药,可降低死亡率10%-20%。
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病原检测结果调整,避免滥用抗生素引发耐药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