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苗免疫防控
核心疫苗选择
优先选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确保疫苗来源正规且储存在2-8℃冷藏环境,接种时严格规范肌肉注射剂量与操作流程。
制定差异化免疫程序:
仔猪21-28日龄首免,60-70日龄二免;
种公猪春秋各免疫1次,妊娠母猪产前30天强化免疫。
免疫效果评估
免疫后定期抗体监测,高风险季节(秋冬)增加非洲猪瘟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频次。
二、消毒管理强化
环境消毒
每日清扫猪舍1-2次,每周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如非克太保)对地面、料槽、风机等高风险区域消毒,低温季节选用低温消毒剂。对死猪污染区域立即采用火焰消毒或石灰水喷洒处理。
生物安全措施
车辆与人员管理:外来车辆禁止入场,人员进出需穿戴防护服并彻底消毒,手机等随身物品需消毒处理。
灭鼠防虫:定期清理外围杂草垃圾,控制鼠类、蚊蝇等传播媒介。
三、饲养管理优化
营养与健康调节
哺乳母猪饲料粗蛋白含量≥18%,添加维生素A/E;育肥猪饲料添加酶制剂提升消化率,杜绝霉变原料。
日常饮水中添加多维太保补充微量元素,增强猪群免疫力。
应激防控
断奶仔猪采用渐进式换料法,减少肠道应激;妊娠后期母猪补充钙磷预防产后瘫痪。
保持猪舍温度稳定(哺乳期30-32℃,保育期26-28℃),使用自动化通风系统降低氨气浓度。
四、药物治疗与监测
早期干预
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注射氟苯尼考+清瘟类中药(如清温太保),配合多维饮水支持。
腹泻仔猪优先腹腔补液防脱水,便秘猪灌服温肥皂水或开塞露通便。
监测预警
每日巡栏观察体温、食欲及皮肤状态,红外体温监测系统辅助识别异常个体。
定期采集门把手、料槽等环境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发现阳性立即上报并规范处置。
重点提示
引种管理:采购仔猪需隔离观察,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运输车辆严格洗消烘干。
病死猪处理:深埋时配合消毒剂覆盖,严禁随意丢弃或流入市场。
通过疫苗防控、环境消杀、营养调控与监测预警的联动措施,可系统性降低猪瘟风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