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病例突然发病、肺部纤维性出血,慢性病例肺部局部坏死和肺炎为特征。

2.病原及流行特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荚膜,不形成芽孢,为兼性厌氧菌。本菌抵抗力不强,一般杀菌药即可杀灭。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常发生于断奶猪与架子猪,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或气雾、猪与猪之间直接接触、污染排泄物或人员传播。各种应激因素,如猪群转移运输,并群或混群,饲养密度过大,气温突然改变、舍内潮湿以及通风不良等恶劣环境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每年的4-5月和9-11月。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2.1 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个别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多数病例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短时腹泻或呕吐;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常呆立或犬坐。当发现鼻、耳、腿甚至全身皮肤出现紫斑后死亡。剖检,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血管内形成纤维素性血栓;肺泡与间质水肿。

肺膈叶出血或膈水肿

2.2 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1℃,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常因心脏衰弱导致皮肤暗红。剖检,喉头内充满血样液体,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炎症实变,病灶区轮廓清晰,紫红色,坚实。2.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多见于急性型后期。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间歇性咳嗽,被毛粗糙,生长停滞。肺膈叶、尖叶等处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病灶、结节或空洞,如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出现脓肿;肺脏与胸壁、胸膜、心包等常发生纤维素性黏连;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慢性:肺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膜中隔粘连,充血、水肿。3. 防控措施3.1 治疗 隔离病猪,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如10%氟苯尼考注射液,0.15~0.20mL/kg体重,每隔48h肌内注射1次,连用2次。同时,全场所有猪只按每吨饲料加入阿莫西林1500g,连续饲喂1周以上。3.2 预防 做好猪舍保温与通风,冬季保证猪舍达到最小通风量,春秋节执行过渡通风;保持合理饲养密度,经常更换消毒液,每周进行2~3次消毒。市场上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1、2、7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按瓶签注明的头份,不论猪只大小,每头份肌内注射2mL。仔猪35~40日龄进行第1次接种,首免4周后加强免疫1次。母猪在产前6周和2周分别注射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免疫有效期6个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二价蜂胶灭活疫苗用于预防1、7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35~42日龄免疫接种,怀孕母猪在产前6周和2周各注射一次,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一次。每头份颈部肌内注射2.0mL。免疫有效期6个月。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其特征,急性型APP呈现极高死亡率,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于1987年首次发现本病,此后全国范围蔓延开来,危害日趋严重,本病广泛分布于许多养猪国家,成为猪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

一、病原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有两个生物型,生物1型的生长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金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的物质),是主要的致病型。生物2型,致病性教弱。根据细菌荚膜多糖和脂多糖的抗原性,可将APP分为15个血清型,其中1型5型9型11型12型具有很强毒力,血清型之间交叉反应不明显,同一猪群可以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APP的毒力因子很多,其中溶血外毒素是引起肺部病变的主要因素。在APP15个血清型中,目前已发现四种毒素,前三种是APP致病的主要毒素,具有不同的溶血性和细胞毒性,也是APP主要的保护性抗原。  

二、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特点

1、本病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

(1)多发于4--5月份和9--11月份,气压低高发。

(2)北方发病比南方高,北方冬季发病比夏季高。

(3)存在应激情况下,可加速APP的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2、潜伏期短 人工感染猪潜伏期约为1--7天,最快的在感染动物体内的繁殖周期不足12个小时,往往发病急,群发。

3、传播途径:APP主要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传播,也可接触传播。

4、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由于初乳中母源抗体的存在,本病常发生于6周至6月龄的育肥阶段多发。以育成猪最易感,应该与“1418周龄墙”阶段有关。

5APP为呼吸道寄生菌,主要存在于感染猪只的肺脏和扁桃体,据研究表明,APP4周龄便定居在猪的上呼吸道,所以防控难度较大。

6、与其他细菌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多,常与猪肺疫、链球菌SS、副猪嗜血杆菌HPS等混合感染。

7、一些免疫抑制病,如PRRSPCV2等,可促进APP的发生。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的猪场,APP的发病率极高。

8、由于被感染的猪不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常会发生再度感染。

9、当前市场疫苗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由于APP血清型众多,交叉保护不足,所以保护效果不确定。二是灭活疫苗含有不同程度的内毒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10、早期发现,使用敏感类药物效果较好。但对于APP的急性发作期,现场不一定有机会治疗。

三、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
1、免疫接种:可选择接种对型的APP灭活疫苗,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2、药物预防:使用对APP敏感的药物,如替米考星、头孢喹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提倡联合用药。
3、改善饲养管理,多点式饲养,因APP通过飞沫传播,改善通风,降低饲养密度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4、降低应激源,减少可控应激,APP在4--5月和9--11月多发,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好不可控应激的预防措施。
5、提升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断奶为始至18周龄,全程增免为主,使用药物或其他增免产品。
6、依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
前面提到伪狂犬野毒阳性率高的猪场,常继发APP。在实际生产中,未合理免疫伪狂犬疫苗,育肥阶段的中大猪群,常发生反复咳喘,APP的临床症状明显,使用敏感类药物防控的同时,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APP复发的机率较小,若未合理免疫伪狂犬疫苗,常反复发生APP。二者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尚缺乏研究数据。
断奶为始至18周龄,全程增免为主:使用药物或其他增加免疫力类产品。

结束语:
APP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同时也是兼性厌氧菌。受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影响较大,当猪群免疫力低下,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激发,均引起本病的发生。就目前而言,单纯依靠某一种方法不足以防控本病。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应的策略。依靠强硬的手段是消灭不了细菌性疾病的,已知的细菌性疾病有上千种,我们只能做到与它们和平共处,这样才达到保健的目的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传胸与蓝耳的相关性

案例1背景信息:天气突变,育肥阶段150天龄左右肥猪,突发急性死亡,日死亡5头以上。

实验室细菌分离: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病理切片:肺泡中的坏死巨噬细胞;肺泡内水肿,出血,纤维素性渗出及燕麦细胞。

结果与分析:肺泡中的嗜酸性坏死团块在蓝耳病中常见;加上PCR确认之后,可以确定是蓝耳的发病。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及燕麦细胞在猪放线杆菌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中常见,加上细菌分离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结果,可以确定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胸与圆环的相关性
案例2背景信息:

圆环疫苗免疫出现漏洞,昼夜温差大,水泡粪,通风不畅,肥猪急性死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