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猪舍保温,通风,消毒次数相对会减少,猪猝死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病死亡,让人防不胜防,无疑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保育猪,大猪,母猪都有可能发生,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今天把冬季猪常发生猝死的疾病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给您的养猪生产带来一些帮助。

一、猪肺疫

表现高热达41~42℃,结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全褪色。最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颈下咽喉部急剧肿大,触诊坚硬而有热痛,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叫声嘶哑,发病急、突发死亡、口鼻流血样泡沫,死亡率较高。

防治要点:

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发病猪用头孢噻呋或者磺胺间甲氧肌注,大群用泰妙菌素加氟苯尼考拌料治疗,呼吸严重的用氨茶碱以缓解症状,一般每公斤体重5毫克肌注。特别强调:本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防治要点:

早发现,早治疗,发病只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内治疗效果理想。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噻呋钠。应一次性给足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用药肌注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48小时,药量和疗程一定要足够,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常发此病的猪场,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三、猪魏氏梭菌引起的胀气:

病猪往往无发病征兆, 腹围迅速膨大,有腹痛表现,呼吸急促,卧地不起,伴有体温升高症状。有些猪发病在晚上也正常吃料,早晨死亡身体僵硬,腹胀隆起,口鼻流白沫。

急救措施:

1、胀气轻微、起卧不安:用甲硝唑和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林可霉素(每公斤体重0.1毫升)和丁胺卡那(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2 次,病猪饲喂5成饱左右。群体用大观-林可霉素和甲硝唑拌料连用7天。

2、胀气很明显的治疗

在病猪左侧倒数第二三肋骨间,与背部平行位置用长针头扎入放气,等到猪肚子小后在放气的位置推注10%林可霉素(每公斤体重0.1毫升)和10%丁胺卡那(每公斤体重0.1毫升),甲硝唑和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四、霉菌毒素中毒:

饲喂霉菌污染的饲料后突然发病死亡,猝死是在慢性中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严重的不表现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猪后腿发软,走路摇晃,在运动中死亡。有些猪初期表现食欲不振,呕吐或吐血的症状,一般2-3天出现死亡。

防治要点:

把好饲料原料关,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建议饲料中定期添加特梅莎,特梅莎属于广谱高效的脱霉剂,对一般不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和赤霉烯酮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而且不吸附饲料中的营养。特梅莎=除霉+防霉+肠道保护+提升养殖水平+维护猪群健康......有效满足了养殖户对霉菌防治、改善养殖动物生长的需求。

五、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急性型迅速死亡,急性暴发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为50%左右,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达80%~100%。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饲养环境,温度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文章来源:猪病实用技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