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1)蓝耳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大的问题,其持久与持续性对整个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有效控制猪蓝耳病对规模化养猪企业造成的损失,对养猪企业在行业中的是否具有竞争能力至关重要。(2)蓝耳病病毒流行毒株在不断变化  


2006-2015年,以高致病性蓝耳(HP-PRRSV)为代表的L8分支病毒是我国PRRSV的主要流行株;2016年以后,以类NADC30为代表的L1分支病毒是我国PRRSV的主要流行株,NADC34-like检出率也在日渐增高;

(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除了疫苗分离株外,以VR2332株为代表的L5分支的毒株并未流行;

(4)目前尚没有针对L1分支的毒株如NADC30和NADC34毒株的商品化疫苗株,国外也尚处于研发阶段。

(5)类NADC30株均存在Nsp2蛋白存在一致的缺失模式,131aa缺失(111+1+19)重组模式复杂多样;多数类NADC30 PRRSV不能通过细胞进行分离。类NADC30株引起的危害主要是:母猪流产率明显升高;仔猪猪呼吸道症状严重,死淘率10-50%;细菌继发感染严重。

当前蓝耳病防控十问

1. 当前蓝耳野毒株有哪些型号?有什么特点? 国内主要野毒株及其特点如下:

2. 当前国内蓝耳疫苗株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 为什么提倡蓝耳活苗与蓝耳灭活苗配套使用?

4. 蓝耳双阴猪场如何维持?

5. 蓝耳阳性稳定场种猪和仔猪如何免疫?

6. 蓝耳阳性不稳定场如何免疫? •红色预警措施:

–立即全场静默管理,清群高致病性毒株感染猪。

–紧急接种广谱疫苗(如SD-R),辅以替米考星(400ppm)+卡巴匹林钙(200ppm)控制继发感染。

•黄色预警措施:

–调整配种计划,推迟2周配种。

–强化初乳管理(灌服≥200ml/头),分群隔离体温异常猪。

7. 蓝耳发病场除免疫外,需配套哪些药物保健措施?

8. 蓝耳单一毒株猪场免疫程序

9. 蓝耳多毒株猪场免疫程序

10. 蓝耳阳性稳定场实验室监测工作

总结:蓝耳病防控需结合毒株监测、疫苗匹配、生物安全与药物干预,针对不同感染状态(双阴、阳性稳定/不稳定)制定差异化策略,并通过实验室数据动态优化方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