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走势引关注,市场看法存分歧
春节过后,生猪市场的动态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养殖端在短暂休整后,迅速恢复出栏节奏,一时间,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终端市场却陷入了节日后的 “消化期”,以清理节日期间囤积的库存为主,需求出现了惯性回落。这一增一减之间,供需天平严重失衡,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发明显,猪价也随之如断了线的风筝,持续走低。
不过,市场总是充满变数。随着二次育肥的悄然进场,以及学校开学、工地复工带来的需求拉动,猪价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这一涨一跌的起伏,让生猪市场的未来走向变得扑朔迷离,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激烈讨论。不少业内人士根据当前的市场变化,大胆预测今年猪价行情或为先降后升,与 2023 年的走势趋同。但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持有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市场情况复杂多变,不能简单地依据过往经验来判断未来走势 。
供应端:出栏量与体重双增,压力持续增大
在生猪市场的供需天平上,供应端的变化无疑是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砝码。近年来,供应端的态势可谓是 “涨势汹汹”,出栏量与出栏体重的双双增加,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
(一)出栏量逐年攀升
回顾 2023 - 2025 年这三年间 2 月份样本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的数据,就如同观看一场不断刷新纪录的体育赛事。2023 年,2 月份样本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为 951.70 万头,按照 28 天的理论出栏天数计算,日均出栏量为 33.98 万头;到了 2024 年,虽然受到春节假期(2 月 5 日 - 2 月 14 日期间大部分企业暂停出栏 )的影响,理论出栏天数缩短至 20 天,但出栏量依然达到了 770.41 万头,日均出栏量更是提升至 38.52 万头,展现出了强大的供应能力;而 2025 年,尽管目前只是计划数据,但 117 万头的计划出栏量以及按 28 天计算得出的日均出栏 39.89 万头的数据,无疑预示着今年的供应规模将更上一层楼。
从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中,我们不难看出,生猪出栏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规模企业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使得生猪的出栏效率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养殖场拔地而起,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科学的养殖方法,让生猪的生长周期缩短,出栏量增加。就像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的养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猪的生长状况,精准投喂饲料,有效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生猪的存活率和出栏率。
(二)出栏体重稳步增加
除了出栏量的增长,生猪出栏体重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Mysteel 数据显示,2023 - 2025 年现阶段出栏体重分别为 121.91kg、121.97kg 和 123.38kg,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种出栏体重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养殖技术的进步和饲料营养的优化,让生猪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大的体重;另一方面,也与养殖户的惜售心理和二次育肥等因素有关。在市场行情较好时,养殖户往往会选择压栏惜售,等待更高的价格,这就使得生猪的饲养时间延长,体重增加。而二次育肥的介入,更是让一些原本可以正常出栏的生猪,经过再次育肥后体重进一步增大。
然而,这种出栏体重的增加在节后需求惯性回落的背景下,却成为了市场的一大利空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猪肉的需求逐渐向品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大猪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大猪的肥肉较多,瘦肉率相对较低,不符合当下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大量大体重生猪的出栏,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对猪价形成强大的下行压力 。
需求端:节后下滑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生猪市场的供需博弈中,需求端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近年来,需求端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春节过后,需求下滑的态势更加明显,这无疑给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
(一)屠宰企业开工率降低
屠宰企业作为连接生猪生产与市场消费的关键环节,其开工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对生猪的需求程度。Mysteel 数据显示,2023 - 2025 年现阶段样本屠宰企业开工率水平分别在 26.81%、26.14% 和 20.41%。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今年节后屠宰企业开工率的下滑最为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到了 5.73%。
这种开工率的下降,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春节过后,市场进入了传统的消费淡季,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经过春节期间的集中采购和消费,居民家中的猪肉库存相对充足,短期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较低。餐饮行业在节后也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营业状态,对猪肉的采购量也相应减少。而此时,屠宰企业却面临着生猪供应增加的压力,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只能选择降低开工率,减少屠宰量 。
(二)日均屠宰量大幅下滑
除了开工率的降低,日均屠宰量的变化也直观地反映了需求下滑的现状。Mysteel 农产品监测的 81 家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能力 10 万以上)数据显示,现阶段日均屠宰量为 91616 万头(近一周时间维持在 8800 - 9200 万头区间)。而在春节前高峰时段,日均屠宰量高达 234781 万头(春节前一周 180000 - 240000 万头区间),粗略估算,现阶段较春节前高峰时段日均屠宰量减少了 150163 万头,日均降幅达到了 60.97%。与 2023 和 2024 年同期情况相比,降幅也分别达到了 42.52% 和 53.78%,需求下滑越发明显。
在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家庭聚餐等活动频繁,对猪肉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使得屠宰企业的日均屠宰量也随之攀升。春节过后,这些活动逐渐减少,猪肉的消费需求也迅速回落。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在节后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倾向于清淡、健康的食物,对猪肉的消费量自然也会减少。这种需求的大幅下滑,让屠宰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减少日均屠宰量 。
价格现状:跌至近三年最低,反弹之路坎坷
猪价的走势,无疑是生猪市场的核心焦点。当前,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的表现,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了市场的担忧。截至目前,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 14.58 元 / 公斤,这一价格与 2023 年同期的 14.76 元 / 公斤相比,稍显逊色;与 2024 年同期的 14.68 元 / 公斤相比,也略低一筹。对比之下,当前价格已跌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
在市场的舞台上,价格的波动总是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如今,猪价处于这样的低位,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小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随着二次育肥的进场以及学校开学、工地复工等因素,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利好的声音,价格也开始出现反弹的迹象,但这反弹之路却充满了坎坷。
供应端的持续增量,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市场的肩头。规模企业的出栏量不断增加,且生猪出栏体重逐年上升,这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持续攀升。而需求端,虽然有学校开学、工地复工等带来的一定拉动,但短期内难有较大的突破。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猪价的反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猪价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强势反弹,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
市场信心受挫:仔猪补栏与二次育肥积极性减弱在当前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阴霾笼罩下,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仔猪补栏和二次育肥这两个关键环节的积极性也明显减弱,这无疑为市场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
(一)仔猪补栏积极性不高
仔猪作为生猪养殖的起点,其补栏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生猪的供应量。然而,当前仔猪价格的偏高,却如同高悬的门槛,让众多养殖户望而却步。数据显示,2023 和 2024 年 7kg 仔猪价格水平分别为 453.33 元和 454.76 元,而目前 7kg 仔猪价格竟高达 518.1 元,同比处于偏高水平。
这种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对于养殖户来说,养殖成本的增加意味着风险的加大,在市场行情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谨慎行事。尤其是散户,在今年供应增量、养殖成本大概率增加的背景下,更是选择了谨慎观望。他们深知,一旦补栏决策失误,不仅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还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就像一些小型养殖户,原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但面对高昂的仔猪价格,只能无奈放弃,选择维持现有的养殖规模,等待市场价格的进一步明朗 。
(二)二次育肥谨慎入场
二次育肥,曾经是生猪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通过在低猪价时购入标猪进行饲养,待猪价上涨时再行出售,以此赚取价差和增重利润,对市场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对比近三年的情况,当前二次育肥的入场规模和入场积极性明显不及往年,大部分贸易商信心不足,操作上谨慎为主。
在过去,二次育肥往往能够在市场行情波动中抓住机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但如今,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猪价的走势难以捉摸,价格的上涨空间有限,使得二次育肥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另一方面,供应端的持续增量和需求端的萎靡不振,也让贸易商们对市场前景充满担忧。他们担心,一旦盲目入场进行二次育肥,可能会陷入猪价下跌、无法顺利出货的困境。一些原本活跃的二次育肥贸易商,如今也选择了按兵不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
未来行情展望:与 2023 年走势或大不同
综上所述,当前生猪市场的局势可谓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供应端持续增量已成定局,规模企业的出栏增速明显,生猪出栏体重也在逐年增加,这无疑是高悬在市场上方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需求端,短期内却难有较大的突破,就像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
对比 2023 年,今年的供需基本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23 年,虽然也存在供应增加的情况,但在需求端,居民的消费热情相对较高,餐饮行业的复苏也为猪肉消费提供了一定的支撑。而今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求端的表现明显不如 2023 年。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肉类替代品的竞争,都使得猪肉的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
去年,非洲猪瘟导致的产能去化,为供应端带来了强大的利好支撑,使得猪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然而今年,随着产能的逐渐恢复,供应端的压力不断增大,而需求端的下降趋势却难以扭转。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 年的猪价行情同比去年不及预期已是不争的事实,与 2023 年相比,价格水平也可能会更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需基本面的变化还将持续对市场产生影响。如果供应端的增长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需求端又无法实现实质性的突破,那么后期行情走势与 2023 年的差异或将逐渐加大。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在迷雾中航行的船只,需要各方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做出决策 。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