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2019年-2024年,全国共评选出173家国家级示范场,山东以28家数量居首,占总数的16.18%。
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173家示范场规划屠宰年产能为2.13亿头,占2024年全国定点规模场屠宰量的63%。未来,随着人民对肉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将更倾向于购买来自更加正规、优质屠宰场的猪肉产品。因此,屠宰企业积极评选标准化示范厂,成为行业标杆,或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01
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173家山东28家,占比高达16.18%
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场的评选不仅是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也是国家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树立标杆,引导全行业向安全、环保、高效的方向转型,提高生猪屠宰行业标准化水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据相关数据调研,在2019年至2024年,全国共有173家企业单位荣获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其中,山东省以28家企业的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独占鳌头,占比高达16.18%,这也充分展示了山东省在生猪屠宰标准化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领先地位。江苏省排名第二,有14家;河北和河南各有12家;黑龙江、湖南、广东数量为10-11家;而辽宁、陕西、安徽等地数量在1至8家之间不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北方数量占优,这或是政策引导、产能布局、产业基础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北方因疫情导致的产能折损,需依赖南方生猪调运以满足屠宰需求。这种“南猪北调”现象,也会进一步推动北方屠宰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以适应跨区域调运的卫生和质量标准,进而更容易达到示范场的水平。
02
双汇发展18家独占鳌头,首农集团7家,雨润食品5家
从入选年份来看,2020年数量最多,这或与当时的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有关。在这一年中,由于非瘟疫情的影响,政府加强了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管和规范,企业也纷纷增强自身能力,以确保肉品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
从集团所属来看,双汇发展以18家示范场的数量,排名第一且远胜其他企业,占总量的10.40%,这也充分展示了双汇发展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使其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首农集团,有7家;雨润食品5家,位居第三;华统、牧原、铠佳食品均为4家,并列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温氏、新希望、正大、天康、中粮、唐人神、神农等头部猪企示范场数量皆在1-3家不等。后非瘟时代,中国养猪业已然进入微利时代,各大猪企向产业链延伸和一体化发展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自养自宰”模式也因此蔚然成风。然而,这样的转型并非易事,企业需要在技术、管理、资金等多个方面做好全面充足的准备和投入,才能实现更为长远和稳定的发展。一步踏错, 便是万丈深渊。
03
每年2.13亿头屠宰产能,全国占比63%入选标准化示范厂或是在市场竞争中占优的关键
从企业性质来看,173家示范厂中,民营企业101个,占比高达58%;上市公司有55个,占比32%;国企17个,占比10%。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上市公司则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国企则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多元化的结构,促进了生猪屠宰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
从产能角度分析,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173家示范场总规划屠宰产能高达2.13亿头/年,占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的63%。目前,随着人民对肉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来自正规、优质屠宰场的猪肉产品已是大势所趋。优质屠宰场也意味着能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因此,各大屠企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肉品质量和安全,争做行业标杆,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申报指南,见下图)
据了解,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则承担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的技术指导工作,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组建验收专家库,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加强项目运行管理。
同时,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单位的后续监管,推进示范单位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不符合建设条件的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单位,要求其限期整改,到期仍不合格的,取消其示范单位称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