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又称奥耶斯基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该病以发热、神经症状和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尤其对新生仔猪致死率极高。以下从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一、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6天,临床表现因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差异显著:

1. 新生仔猪(0-7日龄)

  - 突发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  

  - 典型神经症状:四肢划动、角弓反张、肌肉震颤、眼球震颤,后期出现共济失调或瘫痪;  

  - 死亡率高达90%-100%,多数在发病后24-36小时内死亡。

2. 哺乳仔猪(2-4周龄)  

  - 症状较新生仔猪轻,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流涎,部分出现神经症状;  

  - 死亡率约30%-50%,耐过猪常遗留发育迟缓、僵猪等问题。

3. 育肥猪及成年猪

  - 多呈隐性感染或轻微症状:体温升高(40-41℃),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  

  - 偶见神经症状如转圈、盲目行走,但死亡率较低。

4. 怀孕母猪

  - 妊娠早期感染可致胚胎吸收或流产;  

  - 中后期感染引发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产房内仔猪存活率显著下降。

二、诊断要点

1. 临床初步判断结合猪群年龄差异化的症状(如仔猪高死亡率与神经症状),以及母猪繁殖障碍;  

2. 实验室检测:  

  - PCR检测:采集脑组织、扁桃体或流产胎儿组织进行病毒核酸鉴定;  

  - 血清学检测:ELISA或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  

  - 病理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肺脏出血性坏死灶,肝脏点状出血。

三、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伪狂犬病毒的特效药物,临床以控制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主:  

1. 紧急处理  

  - 立即隔离病猪,对发病猪群全群检测并淘汰阳性个体;  

  - 对未发病仔猪紧急接种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如Bartha-K61株)。  

2. 支持疗法  

  - 补液:使用葡萄糖生理盐水防止脱水;  

  - 退热:注射氟尼辛葡甲胺(非甾体抗炎药);  

  - 抗生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 神经症状缓解  

  - 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控制抽搐,但预后通常不良。

四、综合防控策略

1. 疫苗免疫:  

  - 种猪群:每年普免3-4次基因缺失疫苗,确保母源抗体保护仔猪;  

  - 仔猪:1-3日龄滴鼻免疫(避开母源抗体干扰),8-10周龄加强免疫。  

2. 生物安全:  

  - 严格引种检疫,新引入猪隔离观察30天;  

  - 定期灭鼠(鼠类是病毒携带者),禁止犬、猫等进入猪场;  

  - 使用2%氢氧化钠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栏舍及器械。  

3. 净化措施

  - 通过“检测-淘汰”策略逐步清除带毒猪,建立无伪狂犬病核心群;  

  - 避免使用活疫苗,防止病毒重组或返强。

五、总结

伪狂犬病的防控需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通过科学免疫程序、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及早期诊断,可有效降低经济损失。一旦暴发疫情,需迅速采取隔离、扑杀和全场消毒,防止病毒扩散。随着基因编辑疫苗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实现更高效的疫病净化目标。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