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鸡源鸭疫杆菌病在养鸡业高发。鸭疫杆菌也叫里默氏菌,这个病原体听着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它是鸭/鹅养殖的常发病之一。也可能就是因为太熟悉了,很多人都是把鸭/鹅上治疗浆膜炎(鸭疫杆菌)的药,直接拿来用到鸡身上。结果发现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还有的人更甚,用常规药物无效,偷偷使用利福平和痢菌净等违禁药物,这样换着药治疗几个疗程也没太好的效果。????明明看????就是包心包肝、输卵管堵塞和脾肾等,都有鸭疫杆菌感染致病的特征性病变,为什么把常用的抗菌药都几乎轮一遍了,可还是没有看到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呢?
通过广泛调研,发现这么多治疗鸡源鸭疫杆菌失败的医案,都基本上犯了这些治疗鸡源鸭疫杆菌的盲区。一是,天然的认为鸡源鸭疫杆菌,就是鸭子上的鸭疫杆菌,在鸡身上的简单复制。实际上,鸡源鸭疫杆菌和鸭子的鸭疫杆菌,它们俩个是不同的两个血清型的细菌,即鸡源鸭疫杆菌是鸭子鸭疫杆菌的变异株。
通过广泛采集典型鸡源鸭疫杆菌病的、发病鸡子的病料,然后对这个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发现这个鸡源鸭疫杆菌的耐药率,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度普遍低。这是鸡源鸭疫杆菌对单药的敏感性情况。那么把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抗菌药,通过两两协同配伍在一起做药敏试验检测,结果也不敏感!
为了找到敏感的药物配伍,我们又对两两协同抗菌药“再加增效剂”,也就是应用协同技术与增敏增效技术结合,再进行广泛药敏试验也大部分耐药。这也就印证了“为什么使用那么多药物无效或效果不好”的原因了。因为目前临床治疗上使用的,要么是单方国标药或两个单方国标药的配伍。
还有一部分使用复方药的,或者说使用的含有违禁药的复方药/配伍,无非都是一个药或两个药、顶多三个药。使用的抗耐药技术也都是两个药物的协同,或者再应用一个增敏增效技术。这与“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酯-广谱增效剂”这样的多个技术集一身的“大复方”,显然与目前大家常用的都不知高了多少级!
但尽管如此,这样的大复方的高敏极高敏的抗菌组方,仍然在对有些鸡源鸭疫杆菌病例时,也有它的一些需要再改进的地方。那么这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最新一代的高效治疗技术”,即处方里面“再套处方”的“处方套处方”技术。这可以说是处方治疗学上的“牧翔原创技术”。
从临床药理与治疗学上,这是治疗学技术研究的最新理论。它也是PK-PD理论在临床治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由此可见,动物疾病治疗和解决耐药性难题,关键还是需要在技术上有没有新突破。因为你现在的难,也是能力不足或手段不足的外在表现,能被搞定的都不叫难!
【版权声明】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