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种方法

(一)    自然交配

指公母畜直接交配。又可根据人为干预的程度分为如下四种方式:

1.自由交配 见于群牧畜群。公母畜常年混牧饲养,一旦母畜发情,公畜即与其随意交配,它是一种不受人工控制的最原始的交配方式。

2.分群交配

在配种季节内,将母畜分成若干小群,每群放入一头或几头经过选择的种公畜,任其自然交配。这样,公畜的配种次数得到适当控制,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群体选种选配。但是仍然无法防止生殖器官疾病的传播,公畜的配种利用率仍然有限,母畜的预产期也难于推测。

3.圈栏交配

公母畜平时隔离饲养,当母畜发情时,在圈栏内放入母畜与特定的公畜交配。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克服自由交配的缺点,公畜的配种利用率比分群交配有所提高,选种选配也比较严格。

4.人工辅助交配

公母畜平时严格分开饲养,只有在母畜发情配种时,才按原定的选种选配计划,令其与特定的公畜交配,并对母畜作好必要的保定、清毒处理等准备工作,和采取其他一些必要措施,以辅助公畜顺利完成交配。与上述三种自然交配方式相比,增加了种公畜的可配母畜头数,延长了种公畜的利用年限;能够调控产仔时间,有利于生产的计划管理;可以实行严格的个体选种选配,建立系谱,有利于品种改良;根据配种记录,可以估测母畜预产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防制疾病传播。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人工控制的自然交配方式

配种时间

结合成受精卵,子宫内着床发育的过程。所以配种必须在最佳时间,使精子和卵子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受胎效果。在养猪生产中,配种员须掌握每头猪的特性,适时对发情母猪配种。配种最佳时间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精子在母猪生殖器官内的受精能力:在自然交配后的30分钟内.部分精子可到达输卵管内。交配数小时后,大部分精子存在于子宫体、子宫角内,经15.6小时,大部分精子可在输卵管及子宫角的前端出现。精子在母猪生殖器官内最长存活时间是42小时,实际上精子受精力一般在交配后的25-30小时。

卵子的受精力:卵子保持受精力的时间很短,一般为几小时,最长时间可达15.5小时。

适宜的配种时间:较确切的配种时间是在配种后,精子刚达到输卵管时排卵为最佳时间。但在生产中,这一时间较难掌握。配种时,可按以下规律进行:

饲养员按压母猪背部,若开始出现静立反射.则在12小时以后及时配种;若母猪发情症状明显,轻轻按压母猪背部即出现静立反射,则已到发情盛期,须立即配种。

配种次数应在两次以上,第一次配种后8-12小时再配种一次,以确保较好的受胎率。据试验报到:母猪在开始接受公猪爬跨后25小时以内配种,受胎率良好,特别是在10-25.5小时可达100%。在以后的时间里配种,成绩较差。

资料表明,发情母猪每间隔12小时,连配3次,可提高妊娠率3.4%,平均每窝产活仔数提高0.5头到1.3头。

双重配:在规模化猪场,最好采用双重配的方式,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方法是在母猪受精时,用同一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它们的精液(人工授精)与其交配。当第一次用一头公猪直配或人工授精,间隔12小时以后,再用另一头公猪直配或人工授精。

优点在于因第一次配种没掌握好适宜的配种时间或第一头公猪的精液品质欠佳引起的损失有所弥补.另可减轻公猪的负担,保证精子的活力,从而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

后备母猪的配种时期

母猪性成熟的年龄与母猪的品种、生态气候、营养物质供给等因素有关。在生产实践中, 有些母猪虽然年龄达到了配种要求, 但质量不符合配种要求的话, 也不能参与配种。因此大部分时期会以体重为是否可以配种的主要参考依据, 当母猪的重量成长为成猪的60%~70%时, 是配种的黄金时期。如果母猪配种时间过早, 不仅产子数量少, 而且影响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 如果配种时间过晚, 不仅影响后代的泌乳量, 进而影响后代发育, 在饲养方面也会消耗更多的饲料, 经济效益不高。因此, 公猪和母猪交配时间是否适当, 是决定能否受胎与产子数多少的关键。母猪的饲养水平对配种也很重要, 如果饲料营养不足, 可能会导致母猪的发育太慢, 性成熟延迟。一些学者研究了营养摄入对性发育和排卵期的影响, 发现营养成分摄入低的母猪体重减轻, 性成熟晚, 发情期推迟, 排卵质量差;营养摄入均衡的母猪会按期进入发情期, 排卵个数和质量也有提升。

配种程序

配种母猪按照种类分为断奶母猪、后备母猪和返情母猪, 先配种的是返情母猪和断奶母猪, 然后有选择有计划得为后备母猪配种,子都有受精的机会。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