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由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猪只的生殖和呼吸系统。该病在保育猪中尤为严重,常导致生长缓慢、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本文将阐述保育猪爆发蓝耳病后的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供广大养猪从业者借鉴。

一、快速诊断

保育猪感染蓝耳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急促、鼻分泌物增加。

生长停滞:体重增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

免疫抑制: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死亡率增加:严重感染可导致高死亡率。

1、发病的临床初判:20-30日龄保育猪突发高热(41-42℃)+耳部发绀(24小时内出现率92%)

2、实验室确诊:PCR检测ORF5基因测序(48小时出结果,准确率99.6%)

3、鉴别诊断:与伪狂犬病(神经症状)、圆环病毒(渐进性消瘦)进行鉴别

一、分阶段治疗策略:

急性期(发病3天内):干扰素+替米考星注射 → 抑制病毒复制

中期(4-7天):氟苯尼考+中药扶正 → 控制细菌感染

恢复期(7天后):电解多维+益生菌 → 促进康复

1、第一阶段(发病1-3天):抗病毒+免疫调节

A、核心用药:

替米考星(400ppm):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肺脏载毒量(实验数据:用药3天病毒载量下降70%)。

盐酸多西环素(200ppm):控制继发感染,尤其针对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

抗病毒中药(2kg/T):中药复方(含板蓝根、黄芪等),提升淋巴细胞转化率15%-20%。

B、免疫增强

干扰素(200万IU/头):肌肉注射,连续3天,可缩短发热期1.5天。

解益素(3kg/T):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免疫,降低内毒素血症风险。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头,肌注,1次/天,连用5天|促进食欲恢复,猪场管理者|

2、第二阶段(4-7天):控制继发感染

A、针对性用药:

氟苯尼考(30mg/kg)+ 头孢噻呋(5mg/kg)联合注射,针对链球菌、巴氏杆菌。

板青颗粒(500g/T)饮水,缓解呼吸道黏膜损伤。

|板蓝根颗粒|中药制剂|病毒抑制、免疫调节|1kg/t饲料添加,连用14天|煎煮后拌料效果更佳,与黄芪多糖粉协同使用|

营养支持:添加仔猪电解多维(最好含谷氨酰胺、核苷酸),促进肠绒毛修复。

B、疗效评估:

监测指标——呼吸道症状评分

达标要求——咳嗽频率下降50%

未达标处理——增加雾化给药(林可霉素+氨溴索)

3、第三阶段(7天后):恢复期

恢复期注意事项:

恢复期禁止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地塞米松)

建议配置独立饮水加药系统,避免交叉污染

康复猪群需隔离观察至少21天方可混群

二、药品选择决策要点

关键实施建议:优先控制继发感染:蓝耳病致死多源于继发感染,

建议:

采集病料进行药敏试验(针对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

联合使用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与大环内酯类(如泰万菌素)

一、疫苗紧急场景和风险

1、适用场景

当猪群抗体阳性率<40%且病毒检出Ct值<30时,建议使用JXA1-R株活疫苗(2头份/头)。某规模化场数据显示,接种后5天新发病例减少80%。

2、风险控制

接种前后3天禁用免疫抑制剂。

弱毒苗仅用于未出现神经症状猪群,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二、疫苗接种策略

补充建议:

紧急免疫需结合猪场既往免疫史(如过去6个月内是否接种过同类疫苗)

推荐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黄芪多糖)

注意疫苗运输保存(2-8℃冷藏,避免反复冻融)

免疫后21天内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三、疫苗选择

禁忌:减毒活疫苗(MLV)——妊娠母猪禁用/混合感染场慎用

         灭活疫苗——超敏体质猪群需预试验者

四、隔离、消毒和管理

1、转移病猪至独立隔离舍,健康猪群按栏位分区管理。

使用过硫酸氢钾(1:200)或戊二醛(2%)每日2次全场消毒,重点关注料槽、饮水器。

2、饲养管理调整

降低密度至0.4㎡/头,温度提升至26-28℃,湿度控制在60%-70%。

饲料中添加5%葡萄糖+0.1%维生素C缓解应激。

一、全进全出和消毒

1、批次管理标准

最小单元:以栋为单位执行全进全出(不可跨栏操作)

时间间隔:相邻批次间隔≥21天(覆盖病毒存活周期)

体重差控制:同批次猪只体重差异<10kg(降低竞争性应激)

2、清空栏舍流程

空栏启动:操作要点—— 最后一头猪转出后12小时内启动清洗

                 科学依据——PRRSV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4小时

空栏7天后,采用甲醛(40ml/m³)熏蒸消毒,检测合格率需达100%。

二、环境监测指标

饮水细菌数:标准值——<100CFU/ml

检测频率——每周

三、抗体动态监测

每周抽样检测10%存栏猪,要求:

S/P值<2.0(ELISA)

中和抗体效价≥1:16。

精准用药:避免滥用氟苯尼考(抑制骨髓造血),疗程控制在5天内。

毒株监测:每季度送检10份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匹配疫苗毒株。建立季度抗体监测制度(抽样率≥15%)

生物安全:实施3级洗消制度,运输车辆需70℃烘干30分钟。

通过上述方案,可有效将保育猪蓝耳病爆发期的经济损失降低60%-80%。


【版权声明】来源:猪场管理者。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