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猪因其口感好、出肉率高等优势,逐渐受到消费者和屠宰企业青睐。从市场定价来看,肥猪价格普遍比标猪高出0.3-0.8元/斤。然而,养殖户正面临着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疾病风险巨大的挑战。这也导致了肥猪市场的供不应求,同时催生了新的商机。

其中广东作为热鲜肉消费大区,市场供应缺口大。这一市场空缺,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分化标猪、肥猪、土猪等领域,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消费群体。未来,生猪产业将朝着多元化、高品质发展已是趋势,猪企需依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才能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01广东生猪屠宰前均重逐年增加

2024年为127.20kg,创历史新高

根据相关调研,在非瘟前时代,广东地区生猪屠宰前平均重量基本维持在115公斤左右;在非瘟时代,高致死率病毒席卷全国,加之当时防疫水平较低,大量生猪坠于“摇篮”之中,猪价也因此水涨船高。彼时,有猪卖,便能赚得盆满钵满,养殖户销售意愿急切。因此,2019年7月生猪屠宰前均重急速下滑至106.27kg,比正常水平下降了7.59%,之后用了3个月时间才彻底走出“恐慌”;后非瘟时代,生猪养殖行业逐渐复苏,生猪屠宰前均重稳步逐年增加,2024年增至127.20kg,创下历史新高。

生猪屠宰前均重稳步增长的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在疾病防控、饲养管理、营养配方等方面的持续进步。猪只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提高,这使得养殖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得到更高的猪肉产量。

另一方面,在雄厚的资本加持下,养殖户的经营策略得以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在猪价上涨的预期下,养殖户更倾向于延长生猪的育肥时间,通过压栏或二次育肥来增加单头猪的体重,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02供不应求,肥猪逐渐“出圈”

价差在0.3-0.8元/斤不等

除了养殖技术的提升,生猪屠宰前均重的增加,还在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口感和风味的追求,肥瘦相间的猪肉越来越受欢迎。300斤以上的肥猪也因其风味更加浓郁有肉香,更符合一些消费者的口味偏好,逐渐“出圈”。尤其是在热鲜肉市场中,其消费量一直在上升。

从市场定价来看,肥猪价格普遍比标猪高出0.3-0.8元/斤。根据新猪派调研,今年以来,肥猪均价为8.19元/斤,较标猪高0.47元/斤。而在需求旺盛的季节或者区域,标肥价差会更大,甚至会出现“一猪”难求的局面。

另一方面,肥猪出肉率比标猪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更受屠宰企业青睐。一般认为,220斤的标猪出肉率在72%-80%之间,但是一头300斤以上的大肥猪出肉率却在80%-83%之间。

但对于生产端而言,养殖肥猪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一是养猪成本过高,230斤以后,猪只最佳生长周期基本结束,饲料转化率开始下降。如果猪价上涨幅度无法抵消增加的养殖成本,那么养殖户将面临亏损的风险。

其次,随着猪只体重的增长,栏舍饲养密度相应提高,这极易诱发胸膜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进而提高生猪死亡率。一头成年猪的死亡,损失可高达2000元以上,这在年均头均利润不足百元的养猪业中,无疑是致命的。

因此,尽管肥猪价格诱人,但多数养殖户仍是持谨慎态度。屠宰企业也不得不高价收购,以满足加工需求。

03未来广东生猪市场进一步分化

标猪、肥猪、土猪市场细分

随着肥猪逐渐“出圈”,热鲜肉消费市场也变得日益火爆。特别是作为经济和人口消费大省的广东,更是成为了其中的热点区域。

根据相关调研,自2021年起,广东生猪屠宰量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中保持在14%-15%的稳定比例。2024年的屠宰量从2021年的3868.78万头增长至4590.21万头,三年增长18.65%。与此同时,当地肉猪供应缺口常年保持在500万至800万头之间,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攀升,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

这一市场空缺,也将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标猪、肥猪、土猪等领域市场将逐渐分化,形成各具特色的消费群体。

其中,土猪猪肉市场份额虽仅有3.14%,但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日益增长,土猪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新猪派调研,从2019年至2024年,全国黑猪出栏量实现逐年上升,从1387万头增长至2200万头,增幅达到了58.62%。

而肥猪市场则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养殖企业调整养殖策略,提高猪肉的瘦肉率和口感,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展望未来,生猪产业将展现出多元化和高品质的发展趋势。猪企必须依据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灵活调整养殖策略和产品定位,从而达成更为可持续的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