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脑炎与链球菌脑炎临床症状与治疗
1、猪伪狂犬型脑炎:
①哺乳仔猪感染多表现脑炎类症状(其他保育仔猪感染兼有豆花状腹泻、母猪流产繁殖障碍、肥猪呼吸道症状);
②猪伪狂犬型脑炎症状:
仔猪嗜睡、腹泻、口吐白色泡沫、呕吐、两眼僵直、转圈运动、仅偏向一侧式倒地、四肢间歇性划水、腹部皮下坏死灶发青点、角弓反张,可同窝群发且死亡率高;
③猪伪狂犬型脑炎剖检特点:
猪只肾脏广泛点状出血、脑膜充血点状出血点、肝脾等内脏出现灰白色坏死灶、肺脏水肿出血,充血、扁桃体充血点状出血或坏死;
④治疗方案:肌注伪狂犬弱毒苗2头份+头孢喹肟注射液+干扰素;
⑤规范疫苗免疫程序:肥猪1日龄滴鼻免疫+70日龄肌注免疫,基础母猪每年1、4、7、10月份各免疫1头份;
2、猪链球菌型脑炎:
. 流行特点
● 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和青年猪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断奶仔猪和保育猪更为易感。这是因为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播。例如,健康猪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如鼻液、唾液)、排泄物(如粪便),或在养殖环境中吸入含有病原菌的气溶胶,都可能感染发病。此外,当猪只体表有伤口,如打架咬伤、去势、断尾等操作造成的创口,病原菌可经伤口侵入机体引发感染。
● 流行季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和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更为多发。这是因为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和传播,而气候多变易使猪只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3. 临床症状
● 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 - 42℃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随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站立不稳,盲目行走或转圈,有的病猪突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头向后仰,磨牙,口吐白沫。部分病猪还伴有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发紫。急性型病程较短,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可在数小时至1 - 2天内死亡。
● 慢性型:症状相对缓和,病猪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发热。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生长发育迟缓。部分慢性病例也可能出现轻微的神经症状,如间歇性抽搐、共济失调等。慢性型病程较长,可达数周,虽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猪只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
①保育仔猪感染多表现脑炎类症状(中大猪多表现关节炎、急性败血症);
②仔猪链球菌脑炎症状:
猪只共济失调、头部歪向一侧、空口咀嚼、磨牙、后腿麻痹、眼球有神不僵直且不停转动、四肢倒地持续划水且幅度较大、唾液增加;
③仔猪链球菌脑炎剖解特点:
猪只脑膜充血出血血管扩张、胸腹纤维性炎症、脑脊髓灰质白质点状出血、脑脊液增加;
④治疗方案: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青霉素钠+甘露醇或呋塞米一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一针(首次加倍);
减少应激因素:尽量减少转群、混群、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在转群、断奶等操作前后,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缓解猪只应激反应。避免猪只打斗,及时处理猪只体表伤口,防止病原菌侵入。
● 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由于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可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脑炎型病例,因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选择需考虑其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青霉素类药物在大剂量使用时可较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常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时,青霉素可按每千克体重2 - 3万单位,每天2 - 3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用3 - 5天。同时,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轻脑部炎症和水肿,但需注意其副作用,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疗程。
对症治疗: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可使用镇静剂,如氯丙嗪,按每千克体重1 - 3毫克肌肉注射,缓解抽搐症状。对于发热的病猪,可使用安乃近、柴胡等解热镇痛药,降低体温,减轻病猪痛苦。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给病猪提供充足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以补充机体能量消耗,促进康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