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猪养殖过程中,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是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它们引发的关节炎和脑膜炎症状相似,容易混淆,给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挑战。但只要掌握科学的区分和判定方法,就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损失。

一、关节炎症状差异

   链球菌性关节炎和副猪嗜血杆菌性关节炎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病理都有明显不同。链球菌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显著,且呈多发性,常累及腕关节、跗关节等。用手触诊肿胀关节,能感受到明显热感,仔猪疼痛反应强烈。一旦驱赶,它们会因疼痛抗拒,不愿走动,跛行症状严重。若病程稍长,关节腔内会出现化脓性炎症,穿刺可抽出脓性液体。

   相比之下,副猪嗜血杆菌性关节炎的关节肿胀程度稍轻,同样是多发性关节炎,但关节发热和疼痛程度较弱,仔猪跛行症状也相对缓和。关节腔积液多为清亮或淡黄色渗出液,严重时才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

二、脑膜炎症状区分

    脑膜炎症状方面,两种病菌感染也有显著差异。链球菌性脑膜炎发病迅猛,仔猪神经症状剧烈,常突然倒地,四肢呈划水状,肌肉震颤,频繁抽搐,角弓反张明显。这类仔猪对声音、光线等外界刺激极为敏感,稍有刺激就会引发更强烈的神经反应,体温升高明显,可达41℃以上。

   副猪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的神经症状相对缓和,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睡,运动失调,步态不稳,偶尔出现抽搐,抽搐频率和强度不如链球菌感染。体温一般在40 - 41℃左右,部分仔猪还伴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三、其他辅助判断要点

   发病日龄:猪链球菌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仔猪,但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更常见。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生于2 - 8周龄的仔猪,尤其是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

   发病季节:猪链球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不过在高温高湿季节相对多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则在寒冷、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如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剖检变化:链球菌感染时,关节腔可见脓性渗出物,脑膜充血、出血,脑组织有化脓性病灶。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时,关节腔内有清亮或淡黄色渗出液,严重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剖检可见胸腔、腹腔等浆膜腔有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绒毛心等典型病变。

   实验室诊断:采集关节液、脑脊液、血液等病料进行涂片镜检,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呈链状排列;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细菌分离培养时,猪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呈β溶血,副猪嗜血杆菌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良好。此外,PCR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能准确鉴别两种病原菌。

   养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仔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是链球菌还是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从而精准用药,科学防控,确保仔猪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