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湿度增加,正是猪链球菌活跃的时期。猪链球菌病不仅威胁猪群健康,还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了解其症状、危害和防治方法,是春季养猪的关键。
临床症状
急性败血型:发病急骤,猪体温飙升至41℃以上,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腹部等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常突然死亡,病程短至数小时,长则1 - 2天。
脑膜炎型:多见于仔猪,病猪共济失调,站立不稳,盲目转圈,有的呈观星姿势,严重时角弓反张,口吐白沫,磨牙,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关节炎型:多由前两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跛行,触摸关节有热感,病猪不愿走动,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淋巴结脓肿型:颌下、咽部、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初期硬实、有热痛,后期变软,皮肤变薄,破溃后流出浓稠的乳白色或黄白色脓液,一般不引起死亡,但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
危害
高死亡率:急性败血型和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幼龄仔猪,一旦发病,往往来不及救治,造成大量仔猪死亡,严重影响猪群数量和养殖效益。
生长受阻: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虽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使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延长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成本。
食品安全隐患:猪链球菌可通过伤口或消化道感染人类,引发人的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解决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猪群拥挤、打斗,减少应激因素。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
严格消毒措施:每周至少对猪舍、用具进行2 - 3次全面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氢氧化钠等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发病猪舍要增加消毒次数,每天1 - 2次。
疫苗接种: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猪链球菌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可在3 - 5周龄首免,间隔3 - 4周后二免;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敏感抗生素,按照兽医建议的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对关节炎型病猪,可配合局部热敷、按摩等辅助治疗。
春季是猪链球菌病的高发期,养殖户务必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