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许多发育良好的青年鸡鸡群,观察鸡冠发育各个方面都比较好,但就是会出现开产后产蛋爬坡比较慢的情况,特别是鸡群产蛋率过了70%以后爬坡速度明显降低。

追究原因大部分都与105-250日龄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阶段俗称产蛋“爬坡期”,一旦“半坡熄火”,再度启动后期的生产性能也不会很好。

该阶段蛋鸡的生理特点


1、生殖系统快速发育

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周龄时的4倍,但在19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时的30倍和48倍左右。它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的生长;

肝肾是卵泡发育的源动力。只有肝肾功能健康才能确保卵泡发育正常。

与此同时,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迅速增加。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到光照和实际摄入的饲料营养的多少和比例影响。

2、骨钙沉积加快

在18周龄至20周龄期间骨骼重量增加15-20g,其中4-5g为骨髓钙。它的沉积开始时间大约在产第一个蛋的前10天,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这个特殊发育也是蛋禽特有的生理特点。

骨髓钙若动用过多则出现瘫鸡、严重者出现笼养鸡疲劳综合征等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在体型偏小的鸡只和品种上容易发生。

3、体重的快速增加

从18周龄开始鸡只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4周内增重约400g,此期体重的增加对以后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维持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会影响总的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这个时间的增重主要来自体内脂肪储备和包括生殖系统在内的内脏器官的发育,肌肉组织的发育成为了次之地位。

4、生理应激期
此阶段的鸡,处于一种明显的生理应激状态,整个预产阶段鸡体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体重增加,内分泌机能旺盛。


这些变化,对鸡来讲都是一种应激,其抗病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易发病的阶段。


该阶段的饲料调整策略

该阶段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合理的营养供应。正常情况下饲料企业设计的饲料营养都是足量的,但是饲料在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的流失很大。

此外鸡群的生存状态和环境,都属于“非静态”状态,应激等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对蛋白、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都会适时增加,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以高峰期的饲料配方:豆粕25%,油1%,石粉8%,预混料4%,玉米62%为例。这个配方能够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蛋鸡需求,但不一定是最优解。

一般的高产蛋鸡品种,想要获得最佳的养殖效益。开产日龄最好不要早于120日龄。开产的时候采食量不要低于85g,小型鸡不低于75g,如果满足了这个基础采食量,那么产蛋爬坡期采食量能够迅速上升。营养水平也相对比较容易满足。

开产之后,把豆粕的添加量直接加到25%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开产比较早的鸡群,基础采食量低的,体重小,特别是夏季的时候,采食量上升速度慢,这样不仅开产蛋重轻,爬坡的鸡他的蛋重增重不达标。体重增重不达标。还有可能出现掉毛、掉蛋。生病死淘率高等等这些现象,后期还容易出现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有关蛋鸡能量、蛋白的转化和能蛋比平衡的问题【建议收藏】

读完这篇文章,教会你如何调整蛋鸡饲料配方!(值得收藏)

如果鸡群已经开产,可以按照下边的方案进行调整。

1、增加饲料的蛋白含量

如果鸡群的采食量低,体重不足,那么牺牲能量提高蛋白是必要的。不用担心能量不足会影响鸡群健康。在短期内,饲料的能量会影响采食量。提升采食量,很快补足能量和蛋白的不足。

这样我们确保鸡群到产蛋高峰时,每只鸡摄入的蛋白是足够的,如果是玉米豆粕型的日粮,把产蛋爬坡期的豆粕用量提高到27%,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夏季温度较高时。

2、适当增加核心营养

这个阶段的鸡应激大,特别是在采食量低的情况下,额外增加一定量的蛋鸡预混料或者直接使用产蛋前期专用的预混料。能够更好的满足它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矿物质这些营养的需求。

3、想方设法提高采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

使用适当的益生菌和酶制剂、酸化剂、发酵产品来调理鸡群的肠道健康,迅速将采食量提高到理想水平。帮助鸡群安稳的度过产蛋爬坡期。顺利进入高峰期。

4、根据采食量和预期的蛋重,来减少粗蛋白

当鸡群的采食量达到理想水平,褐壳蛋鸡采食量达到0.21斤以上,或者蛋重比我们的预期蛋重小1-3g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是在鸡的220-250日龄之间,就可以降低蛋白了,一般的操作就是减少豆粕,只是要注意豆粕的减少要采取小步慢跑的方式,每周减一次,最多降幅0.5%。

在这个期间一定要时刻关注蛋重和体重。如果蛋重、体重停止增加了。就要停止这个动作。

除了饲料营养以外,要想在爬坡期获得一个好的生产数据,也要注意疾病的合理防控。特别是传支的问题,最近两年发现很多蛋鸡产蛋过50%后,畸形蛋、软壳比例增加,很多人把这一现象诊断为生殖型滑液囊支原体和非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这与90日龄以后传支的免疫漏洞很大的关系!


免责申明:本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后,尽快删除,尊重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立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