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成母牛产前保健
头胎牛产前15d,肌内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50mL。经产牛干奶时和产前15d,分别进行肌内注射维生素ADE注射液20mL。头胎牛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时,如出现过敏反应,可采用肾上腺素治疗。
第二节 产后3d内牛的保健用药
(1)新产牛产后30min内,可肌内注射缩宫素80~100IU预防子宫内出血,促进子宫收缩。
(2)对产后牛进行体温监控。应每天监测体温。≥39.5℃判为发热,需要进行治疗。2/3的奶牛发热是由子宫炎引起,1/5的奶牛发热是由乳房炎引起。
按相应的操作流程处理:
39.0~39.5℃,需要关注,重点观察采食和反刍行为;
38.4~39.0℃,正常;
<38.4℃,需要关注,重点观察采食、反刍以及精神与运步状态。
(3)挤奶过程中,观察每头产后牛的乳房充盈度,对乳房充盈不足的牛在后腿做标识。
(4)观察精神状态。对异常的牛只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对精神(是否沉郁)、眼睛(是否有光、眼球深陷、眼屎多少)、耳朵(是否耷拉)、食欲(采食、剩料、瘤胃充盈度评分)、反刍、粪便、子宫炎(恶露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5)由于助产等原因造成产道撕裂的牛,产后立即检查产道撕裂的位置、形状、长度、深度、确定是否需要缝合,并进行相应的局部治疗。肌内注射美洛昔康15mL或氟尼辛葡甲胺20mL。
(6)为预防产后瘫痪,经产牛产后可投服博威钙,2h内投服1粒,产后12-18h内投服第2粒。
说明:
(1)如产后牛病情严重,需要隔离治疗,可不执行上述操作流程。
(2)产后3d内的牛在转到大群之前应测量体温,观察采食与反刍情况。只有采食与反刍、精神状态、体温正常,胎衣完全排出,没有发生乳房炎的牛才可转入产后20d内护理牛舍。
第三节 产后3~20d母牛的护理
(1)建立产后20d内的新产牛群,新产牛舍密度不能超过80%。
(2)新产牛第1次挤奶时,小心将其赶上挤奶台,严禁粗暴操作,在赶牛通道铺设橡胶垫防滑。挤奶时兽医全程监控,对挤奶台上乳房充盈不足、乳房异常或疑似有问题的牛,应在后肢附关节上方作标记。
(3)采食通道上必须有新鲜充足的TMR,挤完奶回到牛舍的牛,可立即上颈枷,将所有牛锁定好。两名兽医同时检查,一名兽医在牛前面做全面观察,对有问题(采食情况、瘤胃充盈度异常,眼球下陷,耳朵耷拉,精神状态差,鼻镜干燥,鼻部有脓性分泌物,呼吸有异味,弓背等异常)的牛,在牛背部撒草料作标记。
另一名兽医在牛站立通道上对有标记的牛进行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胃肠蠕动、真胃移位的听诊与叩诊检查、酮病检测、粪便异常牛的直肠检查、乳房炎检查、子宫炎与产道损伤检查等)。
(4)进入产后15~20d的奶牛,在转出前对牛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健康的牛转入高产牛群。
严禁将新产牛和病牛混在一起饲养和挤奶。
第四节 牛体标识方法
产后护理牛可使用蜡笔作标记。北方牧场在冬季不能使用蜡笔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红色、蓝色喷漆来代替。
1.新产牛在产房时的标识
接产时在牛左侧尻部用红色蜡笔标记产犊日期,有助产记录的牛在转入新产牛舍前在牛体背部左侧(与身体平行)作一红色条状标记(长20~30cm)。
2.在奶厅检查乳房时的标识
检查乳房充盈度时,对疑似有问题的牛只在牛右后肢关节上方作一红色或蓝色条状标记。
3.新产牛舍病牛特征标识
有助产记录的牛在转入新产牛舍前在牛体背部左侧(与身体平行)作一红色条状标记。
酮病: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KET;
胎衣不下: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RP;
产后瘫痪: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MF;
真胃左方变位: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LDA;
真胃右方扭转: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RDA;
子宫炎: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MET
产道拉伤: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CI;
乳房水肿:背部蓝色(或红色)标记ED;
如需在同侧同时作两种或以上标注,可标记为RP/MF。
4.治疗病牛过程中的标识
体温高的病牛,在其尻部右侧作一与牛体肋骨平行的红色条状标记;本温正常的病牛,在其尻部右侧作一与牛体肋骨平行的蓝色条状标记,治疗天数和标记条数一致.
第五节 各种疾病处理方法
一、酮病
1.症状
(1)临床型酮病
初期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脉搏、呼吸正常,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基本停止,粪便干,走路摇晃或卧地不起,可视黏膜发绀、黄染,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目光呆视,可能伴有神经症状(添咬、鸣叫、磨牙等)。血浆B﹣羟丁酸(BHBA)≥3.0mmol/L。
(2)亚临床型酮病采食减少,产量下降,粪干,渐进性消瘦,有的伴发乳房炎,胎衣不下,尿液偏酸,具酮味,乳酮检测呈"++",血浆BHBA 1.4~3.0mmol/L。
2.治疗
(1)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mL、地塞米松10~20mg、维生素B1210~20mL、25%硫酸镁80-100mL.
(2)维生素B,30~50mL,肌内注射。
(3)四胃动力散500g、温水3~5kg、人工盐100g、碳酸氢钠100g、丙二醇350~500mL,灌服,
(4)科特壮30mL,肌内注射,1次/d。
1次/d;
3.检测方法
产后70d以内的牛均有发生酮病的风险。对可疑牛只,可检测尿酮、乳酮或血酮确诊。
二、子宫炎
子宫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分娩时产道损伤或产后胎衣不下继发感染面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不孕。在临床上以慢性子宫炎较为常见,常由急性子宫炎转化而来。
产后早期(20d以内)多为急性子宫炎,发病时间通常在产后5~6d,而最危险的感染期是产后第1天。其发病特点是:子宫颈开张,微生物易于侵入;胎衣不下及恶露滞留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良好环境;子宫阜组织的损伤有利于微生物从子宫内膜创口扩散到机体。
产后子宫炎子宫分泌物判定标准(图1-5-1):
0分﹣﹣清凉、不排出,健康;
1分﹣﹣有黏液和斑点状脓,健康;
2分﹣-<50%脓、有异味,不发热,中等;
3分﹣>50%脓、恶臭,发热,中等;
4分﹣红棕色恶露、恶臭,发热,严重。
1.产后子宫炎的处理原则0、1分,不需处理;
2、3分,头孢噻味20mL,肌内注射,1次/d,连用3d(注意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检验);美洛昔康单针注射或氟尼辛每天1次,连用3~5d;
3、4分,转入病牛院。

2.全身治疗
(1)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0000~30000U,肌内注射2次/d,连用3d;或百福他,每千克体重0.1mL,静脉注射,2次/d,连用3d。
(2)25%葡萄糖1000mL、10%NaC1 500mL、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30-50mL,静脉注射。
(3)必要时配合非留体抗炎药治疗:美洛昔,每100kg体重2.5mL,静脉注射,3d1次。
3.局部处理症状严重的牛,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可配合土霉素等子宫灌注,以提高疗效。
三、真胃变位
1.症状真胃变位分为真胃右方变位(RDA)与真胃左方变位(LDA)。
(1)真胃右方变位
发病急,体温正常或偏低于正常体温,精神沉郁,脱水,食欲减退或废绝,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反刍停止,粪便少或排出稀薄、颜色深的粪便,粪腥臭,右腹围明显膨胀。当顺时针扭转时,在右侧肩端水平线上9~11肋骨之间叩诊有明显的钢管音;当逆时针扭转时,钢管音在腹部的前中部。病情恶化快。
(2)真胃左方变位
体温正常,精神稍沉郁,脱水,眼窝下陷,食欲减退,瘤胃蠕动减弱,反刍无力、次数减少。病牛逐渐消瘦,腹围缩小,在左侧肩端水平线的9~11肋间叩诊与听诊有明显的钢管音。
2.治疗方法手术整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