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安全性概念:
生物安全性(Insecurity)是预防家禽临床和亚临床疾病并包括人畜共患病的系统工程,给家禽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同时也照顾了动物福利。又简述为:实施一些保持家禽健康的方法,尽可能地使家禽保持无病原体的状态。
二、生物安全性的主要内容:
1、疫苗接种:病毒性疾病还无特效药可治,另外一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用药物防治容易产生耐药性并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均需要进行疫苗接种,结合有效的防疫、消毒和精心的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预防这些疾病。
2、益生素应用:益生素使一种或多种具有促进动物健康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并且这些微生物具有选择性地抑制动物肠道有害细菌的作用。主要是使雏禽早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以抵抗其他肠道病原菌的定居及入侵。益生素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它不能提高完全的保护。
3、抗菌素的应用:在未来家禽业中抗菌素及化学药物将尽量减少使用,过量或不合理使用药物将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加,影响到人类使用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和畜禽产品的安全性的关心程度在增加。
4、鸡场
鸡场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
鸡场、屠宰场和畜禽类产品加工厂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没有工业“三废”或者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生产区域。
养殖区周围500m范围内,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物。
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家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地。
养殖地应设置防止渗漏、径流、飞扬且具有一定容量的专用储存设施和场所,鸡场应设有粪尿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处理后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鸡病死肉尸及其产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鸡场应有与生产相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兽医卫生室等,并要具备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无论是肉鸡场还是蛋鸡场的环境质量包括土壤、空气、饮水等都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条件。
2鸡场卫生防疫要求
鸡场的选址,新建鸡场的建筑布局应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品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
鸡场应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引进的鸡只应来自健康种鸡场,每批鸡出栏后,对整个鸡场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生产无公害鸡肉、鸡蛋的鸡场应具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消毒并穿戴洁净工作服,鸡场应尽量做到“谢绝参观”,特定情况下,参观人员在消毒后穿戴防护服方可进入。
鸡场的地点:鸡场应有很好的隔离条件并有一个生物安全系统,鸡场入口处应设置淋浴的装置。
地区内的鸡场密度:密度越大,发病的风险越大,防疫的难度越大。
鸡场的大小与结构:过大的鸡场难以维持高水平的生物安全性。提倡中小型规模的鸡场。必须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空气正压滤过鸡舍能更好的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清洁和消毒: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制度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有效办法。
5、家禽
家禽遗传类型 常认为不同类型及不同品系家禽,存在着对各种疾病的遗传抗性,可惜的是,我们在育种中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特性。
家禽的密度 应有合理的密度,密度过低,饲养成本较高;密度越大,鸡舍内尘埃、微生物和有害气体的含量越多,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家禽的处理 对家禽的处理,如人工受精、疫苗接种、剪冠、断喙、剪趾、剪距等,如操作不好,不单是家禽的福利问题,也影响家禽的健康,引起应激和传播疾病。
种禽来源及清粪 防止带入经卵巢传播的传染病(鸡毒支原体、滑膜支原体、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呼肠孤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
雏鸡的质量 雏鸡的质量取决于种鸡的质量和孵化工艺、孵化厂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及运输环节的条件。
6、人员 鸡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必须受教育和特殊培训,要使鸡场的工作人员懂得日常的管理程序,如何执行,为什么执行。
控制访问者。
7、饲料和饮水 饲料质量要好,减少病原微生物。减少饮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饮用深井水或消毒过的自来水,每日擦洗饮水器,定期冲洗水线,定期进行饮水消毒。
8、其他
鸡场其他动物 不允许其他非商品性的鸟类存在,也不允许其他动物如牛、羊、猪等进入。也允许养狗和猫。
控制野鸟 鸡舍应有防鸟设备,防止进入。
昆虫和鼠类的控制 好多昆虫是禽病的中间宿主,鼠类可传播沙门氏菌等多种病菌。所以应定期消灭昆虫和鼠类。
运输工具
药物处理 不应把投放药物作为预防措施。药物预防仅可用于球虫病,即使这样,也只是临床症状的预防而已,它不能预防传染病。由于抗药性菌株的产生及药物残留的问题,不应广泛的使用抗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
9、动物的福利
在讨论上述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时,我们不能忘记动物的固有价值。
现在我们还不能十分清楚,应如何更好地处理下列问题,如剪咀、防止啄癖损害、改善鸡舍系统预防疾病,在父母代公鸡中剪趾、处理1日龄公鸡保护产蛋母鸡不受损伤,强制换羽及处理1日龄雏鸡等问题。
三、生物安全性的局限性
虽然生物安全性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卫生系统能够防止所有的传染病进入鸡场,传染病进入鸡场的渠道包括饲料、运输工具、人、饮水和空气。现在也没有一个实用的系统完全杜绝鼠害。其二是清洁和消毒,这是减少鸡舍传染病的有用措施,但目前还没有可能做到鸡舍绝对灭菌。
免责申明:本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后,尽快删除,尊重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