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疾病之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病原学特点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有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致病性存在差异,其中血清型 1、5、7 是比较常见的强毒力血清型。
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如在干燥环境中容易死亡,但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可能存活数周。
二、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主要侵害猪,尤其是 6 周 - 6 月龄的猪最易感。成年猪也可感染,但症状相对较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猪咳嗽、打喷嚏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健康猪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或被病原菌污染的物品(如饲料、饮水器具等)而传播。
发病季节:在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猪舍通风不良等因素,发病率往往较高。
三、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猪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 41 - 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病猪可能在数小时至 1 天内死亡,死亡率很高。
急性型:体温可升高到 40.5 - 41℃,咳嗽,呼吸困难,胸部有压痛。皮肤发红,尤其是耳部和腹部。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在 2 - 4 天内死亡。
慢性型:通常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正常或稍有升高,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这种类型的病程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胸腔和肺部。胸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与肺脏粘连。肺部病变多为双侧性,有出血、坏死和肝变区。
在最急性和急性病例中,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带血的泡沫样黏液,肺间质增宽,呈大理石样外观。
五、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和病理变化(胸腔纤维素性渗出、肺部病变等)进行初步诊断。
注意与气喘病和猪肺疫鉴别;
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从病死猪的肺脏、胸腔渗出物等部位采集病料,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如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气体环境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长。
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以检测猪群的抗体水平,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六、防治措施
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市场上有多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流行血清型,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在仔猪几周龄时开始首次免疫,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加强免疫。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设备等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防止病原菌传入。
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传播机会。
治疗药物治疗:在疾病早期,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防止复发。
针剂搭配方案:一侧氟苯尼考注射液,一侧头孢噻呋钠+地塞米松+安痛定;
拌料搭配方案:氟苯尼考粉+多西环素+麻杏石甘散
对症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的猪只,可以使用氨茶碱等药物进行平喘;对于发热的猪只,可采取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烧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