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疾病之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非溶血性和 NAD 依赖型细菌。
一、疾病流行特点
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和保育猪,通常在 5 - 8 周龄发病较为常见。这是因为仔猪在断奶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育肥猪和成年猪也可能发病,但相对较少。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健康猪与病猪的鼻对鼻接触,或者在同栏猪之间相互接触而感染。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是在猪舍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过高的情况下,病原菌可以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健康猪吸入后引起感染。
季节性
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猪舍通风和保温难以平衡,猪只容易受到寒冷应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二、临床症状的详细表现
浆膜炎症状
当细菌感染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等浆膜时,会引起纤维素性炎症。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胸腔内的炎症导致肺部扩张受限。同时,胸腔积液增多,听诊时可以听到胸膜摩擦音。腹腔感染会引起腹痛,病猪可能会出现收腹、弓背等姿势,而且食欲不振、消瘦。心包炎时,可观察到病猪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听诊有心包摩擦音,严重时会出现心包积液,导致心力衰竭。
关节炎症状
细菌感染关节后,引起关节炎症。通常是多个关节同时发病,常见于腕关节、跗关节和膝关节等。关节部位出现肿胀、发热,触摸时病猪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导致跛行。病情严重的猪,由于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只能卧地不起。
其他症状
部分病猪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 40 - 42℃左右,并且精神萎靡,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有的病猪还会出现皮肤发绀,尤其是在耳部、腹部和四肢末端等部位,这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导致的。
三、剖检变化
浆膜病变在剖检时,可以看到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会使肺脏和胸壁粘连在一起,腹腔内的渗出物则会导致肠管之间相互粘连。心包腔内的渗出物附着在心包膜和心脏表面,严重时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纤维素性包膜(绒毛心),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关节病变关节腔被打开后,可见关节腔内有浑浊的液体,滑膜充血、肿胀,关节周围的组织也会出现水肿。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腔内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积,形成一种类似 “干酪样” 的物质,注意区分链球菌为清亮样液体或脓液。
其他器官病变
肝脏和脾脏可能会出现肿大,肝脏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肾脏有时也会出现淤血和轻微的肿大。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会出现肿大、充血,切面湿润等变化。
四、疾病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疫苗使用细节
在使用疫苗预防时,要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副猪嗜血杆菌疫苗通常需要在低温下保存,如 2 - 8℃。同时,要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进行免疫程序操作,包括免疫剂量和免疫途径等。例如,有些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注射部位要准确,一般选择在颈部肌肉,避免注射到脂肪层,以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药物治疗要点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用药前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疗程,一般需要连续用药 3 - 5 天。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可能需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例如,某些抗生素不能与含有钙、镁等离子的药物同时使用。
针剂方案有:一侧硫酸头孢喹肟,一侧磺胺甲氧嘧啶钠+安痛定+地塞米松
拌料方案有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替米考星预混剂+卡巴匹林钙粉。
饲养管理优化
猪舍的温度要保持适宜,对于仔猪来说,断奶后的第一周,舍温最好保持在 28 - 30℃左右,之后逐渐降低。湿度控制在 65 - 75% 为宜。合理的饲养密度也很重要,一般每头仔猪占有 0.3 - 0.5 平方米的空间。要提供清洁的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只的体质,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这对于预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非常关键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