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早期断奶有哪些好处?
一、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仔猪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产仔间隔(繁殖周期),增加年产窝数。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空怀期之和为一个繁殖周期。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天,变化很小,而哺乳期和空怀期是可变化的,缩短哺乳期可缩短产仔间隔,提高母猪年产仔猪。另外,母猪泌乳期短,体重消耗少,有利于受胎率的提高。
国内外多次试验证明,仔猪生后3周左右,即21天左右断奶时间最佳,理由是:
1、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2、过早断奶对母猪产后生殖器官恢复的时间有一定影响;
3、从生理学角度看,早期断奶不会过多增加母猪的机能负担。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试验结果表明,仔猪21日龄断奶的9头母猪连续5胎的断奶后发情、配种、产仔数等均为正常,母猪平均年产2.5胎次,年生产断奶仔猪平均可达22.15头。
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仔猪在哺乳期间,通过母猪食入饲料转化成乳汁,仔猪吃母乳的转化过程,饲料转化率约为20%。而仔猪自己吃入优质教槽饲料,消化吸收,这一转化过程,饲料利用率可达50%左右,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三、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早期断奶的仔猪,虽然在刚断奶时,由于断奶应激的影响,增重较慢,一旦适应后,可以很快得到生长补偿。
四、提高分娩舍和设备的利用率
工厂化猪场实行仔猪早期断奶,可以缩短哺乳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从而提高每个产床的产仔窝数和断奶仔猪头数,相应降低生产一头断奶仔猪的产床设备的生产成本。如年产万头商品猪的猪场,由4周断奶改为3周短奶,每个产床的年产断奶窝数和年产仔猪头数约提高17%。
综上所述,仔猪21日龄早期断奶不但能够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及产仔头数,同时还可节省母猪在哺乳期的高峰用料。但是仔猪的早期断奶是一项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是养殖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时刻,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与否。
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尽快吃到初乳。母猪的初乳中含有适合仔猪生长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多种免疫抗体,其中最主要的是球蛋白,是仔猪不可缺少和取代的食物,仔猪吃到初乳后,即可获得各种抗体,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如果吃不到或吃不足初乳可导致仔猪低血糖,也叫过冷症,死亡率极高,因此,使每头仔猪及早吃上初乳,是争取全窝仔猪全活、全壮、生长均匀,健康发育的首要条件和根本措施。
二、固定奶头。仔猪有固定奶头吸乳的习惯,开始吃奶时互相抢奶头,一旦多次吸食同一奶头,就会认定,直到断奶不变。母猪产后放乳时间短,为使每头仔猪都有固定的奶头,有必要在仔猪出生后进行人工辅助固定奶头,按照仔猪的强弱大小,把小弱的放在前上边乳头上,个大体壮的放在后头下边乳头上,这样母猪每次放奶时,都能做到吃奶不争奶,能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
三、加强保温。由于初生仔猪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做好保温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常年产仔全进全出的猪场,除坚持严格的消毒外,必须有完整的保温设备。
四、补铁。初生仔猪由于从母乳中得到的铁不足,往往出现缺铁性贫血,尤其是拉稀的仔猪更为明显,在2~3日龄,给每头小仔猪注射牲血素1.5头份,防止出现贫血,对提高仔猪的成活,促进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五、补料。仔猪哺乳期生长迅速,其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靠母乳,母猪产奶量一般在产后15~20天逐渐下降,靠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一般采取仔猪出生后5日龄给诱食、补料,诱引仔猪早接触饲料,锻炼胃肠功能,加快消化器官的发育,促使消化腺体逐渐完善,及早开食,为仔猪早期断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使仔猪及早学会吃料,开始诱食要给适口性强,营养成分高,容易消化,新鲜清洁的膨化饲料,要少给勤添,饲料配方中的营养要接近母乳,香甜可口,仔猪爱吃。
仔猪阶段是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还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仔猪的断奶窝重与青年猪的生长发育、健康水平、日增重、生产性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仔猪的断奶窝重是仔猪培育的关键。 1 提高仔猪初生重 仔猪的初生重与仔猪的成活率、日增重、仔猪的断奶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初生重小于 1 kg 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在 40%左右,体重在 1.3~1.5 kg 的死亡率在5%~8%。因此,提高仔猪的初生重非常重要。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主要是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从根源上要选择良种,在选配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杂交优势,引入大体型的种母猪可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防止发生流产、难产的现象,同时还需要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活力。母猪的妊娠期需要分阶段饲养,妊娠前期是指配种后到怀孕 80天这一阶段,母猪在这一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是保持空怀期营养即可,这一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缓慢。对母猪的饲养目的是防止母猪发生流产。控制好母猪的体况,母猪在这一阶段,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一般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如果不控制饲喂,会导致体况过肥,易造成早期流产,产仔猪减少,发生难产,产后采食量减少,泌乳量不足等,因此要控制饲喂量,按照空怀期的营养标准即可。母猪进入妊娠后期,一般指 80~114 天,这一阶段的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并需要为产后泌乳贮备能量,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饲喂目的是保证母猪的营养,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使仔猪发育均匀整齐,减少弱仔的数量。母猪的妊娠后期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活力的关键时期,仔猪 80%的初生重是这一阶段增长的,因此这一阶段的营养关系到胎儿的大小,这一阶段要做好攻胎的工作,提高营养浓度,但是要注意因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的增长,母猪腹围变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饲喂时要注意少量勤喂,注意各营养物质的供给,要根据母猪的实际情况科学饲养管理。 2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在分娩后进行哺乳期,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非常的重要,这是养殖好仔猪,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对母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泌乳量,使其尽早的恢复体质,使生殖系统尽早复旧。母猪在产后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在产后1周不宜饲喂过多,开始给其饮用温热的红糖麸皮水,然后再逐渐的增加饲喂量,通常母猪在产后 2~3 周达到最高采食量,母猪越早达到最高采食量,泌乳量也就越多。母猪在产仔当天可注射抗生素,预防发生产后感染及乳房炎。母猪在哺乳期的营养摄入一方面是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泌乳所需,因此在饲喂哺乳母猪时要根据母猪实际的体况、体重、泌乳量、所哺乳仔猪的头数来确定最佳的饲喂方案和饲喂量。饲喂时不能一味的增加饲喂量和提高日粮的营养,否则会造成母猪泌乳期的体重过大,体况过肥,也不可过于控制饲喂量,以免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失重过多,影响泌乳量导致仔猪的断奶窝重降低,同时还会影响到下一胎的生产成绩。为了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断奶体重,同时又不会使母猪的体重减少过多,可以在哺乳饲料中以添加脂肪的形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 3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好坏与其成活率、断奶窝重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做好仔猪的接产工作,及时的将仔猪口鼻内的黏液清除干净,做好断脐工作。然后让初生仔猪尽早的吃上初乳。因仔猪在出生后 1 h 内对初乳中免疫大分子的吸收能力最强,因此要让仔猪在出生 1 h 内就吃上初乳,以获得被动免疫,提高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让每只仔猪都能吃上充足的乳汁,确保仔猪在哺乳期生长发育良好,均匀度高。如果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不足,或者泌乳量不足,则要安排寄养。固定乳头的原则是让体质强、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乳头吃奶,让相对较弱的仔猪在前边的乳区吃奶。仔猪对环境的变化表现得较为敏感,因此要给仔猪提供一个适宜的养殖环境,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要做好防寒和保暖工作。初生仔猪最适宜的温度是 32℃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逐渐的降低温度,一直到 20℃左右即可。还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清理工作和消毒工作,降低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疾病的发生。仔猪在出生 7 天左右即可进行诱食补料,这样不但可以给仔猪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使仔猪在断奶后能够适应饲料的变化,减少应激的发生。补喂的饲料要求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把好仔猪的断奶关,断奶对于仔猪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在断奶时要逐渐的进行,不可一次性完全断奶,逐渐的减少哺乳次数,同时增加喂料的次数,在断奶后还要继续饲喂一段时间的哺乳仔猪料,然后再逐渐的过渡到保育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