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寄生虫方面,无论是体外寄生虫还是体内寄生虫,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产品数量有限。开发一种新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可能需要很多年。因此,保持现有产品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寄希望于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取代现有的治疗方法。

为此,了解耐药性的概念及其与寄生虫的关系非常重要。耐药性是指药物对目标寄生虫的有效性明显降低。这种有效性的降低是寄生虫基因差异的结果,这种差异使寄生虫能够在治疗中存活下来,而这种耐药性会遗传给后代。

每次治疗,我们都时在选择耐药性寄生虫。换句话说,治疗杀死了易感寄生虫,但那些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寄生虫却存活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选择压力。我们越频繁地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就越容易产生耐药性寄生虫,耐药性寄生虫在群体中的比例也就越高。结果,治疗也会变得越来越无效。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减少治疗次数,因为这是产生耐药性的最大原因之一。减少饲养密度、牧场管理和良好的动物营养等管理策略可用于减少所需的治疗次数。在必须进行治疗时,应尽可能以个体或群体为目标,而不是对整个牛群进行全面治疗。

剂量不足也会增加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因此,确保每只接受治疗的动物都用足剂量至关重要。计算剂量时使用准确的重量,并确保正确使用产品。治疗的时机也很重要。如果在寄生虫出现和活跃之前过早治疗,随着药物浓度的下降,寄生虫可能会接触到亚治疗浓度的药物。

联合治疗是另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其前提是,群体中对两种药物都有耐药性的寄生虫数量极少。对一种药物有耐药性的寄生虫仍然可以被另一种药物消灭。联合治疗使用可以提高整体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治疗可能会导致寄生虫对两种药物都产生耐药性。由于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不相容,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可能会增加,因此在对动物使用联合治疗方案之前,一定要与兽医进行讨论。

避难所也是一种有助于减缓耐药性发展的策略。它的定义是未接触药物的寄生虫群体。

未接触药物的群体通常包括两个亚群:

治疗时环境中的寄生虫,而不是动物体内或身上的寄生虫;

未接受治疗的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寄生虫。

以胃肠道蠕虫为例,第一类包括治疗前牧场上的幼虫阶段;这些幼虫没有接触过药物,因此没有抗药性选择压力。第二组是未接受治疗的动物,例如,在牛犊群中,小牛和后备小母牛接受了治疗,但母牛未接受治疗。

这种策略的原理是稀释原理--通过一组未接触过药物的蠕虫,群体中抗药性基因的相对比例应该保持在较低水平,因为这一组中没有选择压力。这一群体将稀释已在接受治疗的动物中筛选出的抗药性基因。

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策略来选择哪些动物可以不接受治疗。上面的母牛-犊牛的例子很简单。在一群相似的动物(如一岁的犊牛)中,可以让一部分动物不接受治疗。可以不治疗的动物越多越好,但这是一种平衡,既要尽量减少寄生虫对表现和健康的影响,又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药物的疗效。一个建议的目标是让至少10%的动物不接受治疗。根据牧场的具体情况,这一目标可能需要调整。

免责申明:本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后,尽快删除,尊重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立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