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交替,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变大,空气湿度减小,日照时间缩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更易存活。在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饲养管理不良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非洲猪瘟、口蹄疫、仔猪腹泻等进入高发期,养殖场户应强化以下关键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临床巡查。增加临床巡查频次,主要观察猪的采食、饮水有无增多或减少;呼吸频率、呼吸姿势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咳嗽、打喷嚏;体温是否正常;眼、鼻有无分泌物、脓液等;耳、四肢皮肤有无颜色变化,有无肿块以及排便、排尿异常情况。发现发病猪只,应立即将病猪移入隔离圈舍,单独饲养,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二是实施精准防治。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多种疫病容易在秋冬季发生和流行。要根据疫病特点,科学采取防治措施。
三是定期清洁消毒。每周对猪场周围道路消毒2~3次,每天对猪场内道路及其环境消毒1次。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进行2~3次带猪消毒。未安装净水设备的猪场,可在饮水中添加漂白粉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定期对饮水器或水槽进行消毒处理。对收集、转运、处理病死猪的工具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前应做好清洁工作,清除污物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温度低时,可通过延长消毒时间、增加消毒浓度和频率、使用低温消毒剂等措施保证消毒效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