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规模化猪场保育舍生物媒介综合防控方案

本文深入解析规模化猪场保育舍中苍蝇、蚊子、老鼠、鸟类等生物媒介作为‘移动病原体散播者’的重大危害,系统阐述其传播非洲猪瘟、猪瘟、伪狂犬病等疫病的机制,并提出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物理阻断为核心、化学防控为补充的综合性防控策略。涵盖四大媒介的精准防控措施、监测预警机制、SOP制定及常见误区规避,助力构建坚固的生物安全防线,提升保育猪成活率与生产效益。

芪板青颗粒可以用于风寒感冒吗?

芪板青颗粒含板蓝根、大青叶等寒凉成分,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不适用于单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误用寒凉药可能加重症状。仅在风寒化热时,经兽医辨证可联合使用。本文详解其成分、适应症与禁忌,指导科学用药。

规模猪场定义:标准迭代与时代适配

本文梳理了中国规模猪场界定标准的演进历程,从GB/T 17824.1-1999到2025年即将实施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分析了以基础母猪存栏量和年出栏量为核心的双重标准变迁,揭示了养猪业从散养向集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

阿莫西林的使用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阿莫西林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包括对猪链球菌、巴氏杆菌、仔猪黄白痢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拌料与饮水给药的用量计算及优缺点对比,分析10%阿莫西林制剂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剂量是否足够,并探讨药物相互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养猪户科学合理使用阿莫西林,提升疾病防控效率。

高热流感要如何治疗

本文详细介绍猪高热病的症状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皮肤发紫、食欲废绝等;阐述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合理用药的原则,提供针对不同症型(通用型、呼吸道型、腹泻型、产科型、病程较久型)的科学用药方案,并揭示常见治疗误区如过度退热、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等。强调综合治疗与饲养管理结合,帮助养殖户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后备母猪管理注意事项

本文详细介绍了后备母猪在配种及怀孕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要点,涵盖猪舍环境控制(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卫生管理、饲喂规范、健康检查、病猪处理、隔离与混养措施、抗体监测以及生产记录等关键环节,旨在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和繁殖效率,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日常生产管理参考。

后备母猪首次受孕需要关注什么

后备母猪首次配种需兼顾性成熟与体成熟,适宜日龄为8-9个月,体重达90公斤以上。建议在第三个发情期后配种,避免过早影响产仔数和使用年限。同时,配种前应完成细小病毒、蓝耳病、伪狂犬等疫苗接种,并保持良好膘情和安静环境,以提高受孕率和繁殖性能。

口蹄疫用什么消毒药消毒最有效

本文介绍口蹄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无囊膜结构、对温度和干燥的耐受性以及对酸碱敏感的特点。重点说明病毒在pH 7.2-7.6最稳定,遇pH低于6或高于9时迅速失活,并推荐使用酸类和碱类消毒剂进行有效防控,如过氧乙酸喷雾、醋酸熏蒸、烧碱溶液和生石灰等,适用于猪场环境及带畜消毒,科学选择消毒剂可显著降低口蹄疫传播风险。

蓝耳病难以控制的分析

本文详细解析蓝耳病(PRRSV)对猪场生产的多重危害,包括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腹泻与消瘦、保育猪继发感染、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及疫苗免疫干扰等问题。同时探讨蓝耳病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如病毒变异、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和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为猪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了解这几种猪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本文综述了圆环病毒、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四种重要猪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表明,仔猪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不同疾病抗体达到峰值和衰减时间各异:圆环病毒抗体在20日龄达峰、40日龄降至临界值;口蹄疫抗体保护期约1-21天,建议28-35日龄首免;猪瘟母源抗体可持续至28日龄,推荐28-35日龄首免;蓝耳病母源抗体在断奶前后降至临界,宜在14-21日龄早期免疫。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确保仔猪及时摄入足量初乳,并结合抗体监测,是保障仔猪健康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