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散播者
        在规模化猪场的保育舍内,对猪群生长与健康造成影响的远不止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苍蝇、蚊子、老鼠、鸟类等生物媒介,同样也是保育猪舍生物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它们是的移动的“病原体散播者”,是生物安全体系中最薄弱、最易被忽视的环节。研究表明,蚊蝇可携带上百种细菌和病毒,包括非瘟、伪狂犬、猪瘟等重大传染病;老鼠能传播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等30多种疾病;鸟类也存在串场传播非洲猪瘟、腹泻等猪病的风险。一、为何保育舍是生物媒介防控的重中之重?
保育猪因其断奶应激、免疫系统不完善、群体密集等特点,已成为猪场内最易感的群体。生物媒介的危害在此阶段会被急剧放大:
1,直接传播病原:苍蝇、蚊子可机械性携带超过100种病原体,如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它们通过在猪体表、伤口、黏膜、饲料上停留、舔食、吸血,实现病原在不同栏舍、甚至不同栋舍间的快速传播。
2,加剧应激反应:蚊蝇的持续骚扰会严重影响保育猪的休息和采食,加剧断奶应激,导致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
3,污染饲料水源:老鼠和鸟类的粪便、毛发会严重污染饲料和饮水,引入新的病原,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破坏设施:老鼠的啃咬行为会损坏电线、保温材料、水管等,引发短路火灾或设备故障,造成安全隐患。
核心:对生物媒介的防控,绝非简单的“杀虫灭鼠”,而是一项关乎猪群健康、生产效益和生物安全体系的战略性工程。二、四大核心生物媒介的危害与精准防控(一)苍蝇
苍蝇繁殖力极强,食性杂,喜欢在粪便、污物和饲料间往返,是消化道疾病的主要传播者。
防控策略: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
1,治本清源(环境管理):
(1)及时清粪:保育舍应采用漏粪地板或每日定时清除干清粪,减少苍蝇孳生的温床。粪沟内可定期使用高效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制蝇蛹羽化。
(2)保持干燥:及时修复漏水的饮水器,清理地面积水和潮湿垫料,消除苍蝇喜好的潮湿环境。
(3)密闭管理:饲料房、排污口等区域严格密闭,防止苍蝇进入产卵。
2,物理阻隔(屏障防御):
安装纱窗纱门:在所有通风口、出入口安装孔径小于1.2mm的防虫网,这是最有效且环保的阻隔方式。
3,化学杀灭(精准打击):
(1)空间喷洒:在苍蝇活动高峰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药物进行空间喷雾,快速降低成虫密度。注意避开猪只和饲料,并在人员操作时做好防护。
(2)滞留喷洒:在墙壁、栏杆、屋梁等苍蝇停落点,进行药物滞留喷洒,药效可持续数周。
(3)毒蝇绳/诱杀站:在猪舍内安全区域(猪只接触不到)悬挂毒蝇绳或设立诱杀站,作为长期控制手段。
(二)蚊子
蚊子是乙脑、附红细胞体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关键媒介,其吸血活动严重干扰猪只休息。
防控策略:消除孳生地是核心。
1,杜绝积水:全面排查猪场内外环境,清除一切不必要的积水容器(废旧轮胎、瓶罐)、填平洼地、疏通排水沟,确保雨水及时排出。这是防控蚊子最根本、最经济的措施。
2,水体处理:对无法清除的污水池、化粪池等,可定期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杀虫剂,或使用矿物油覆盖水面,杀灭蚊幼虫。
3,化学防护:在蚊子高发季节,可考虑在猪舍周围使用菊酯类药物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热雾处理,杀灭成蚊。同样需注意安全。
4,物理防护:防虫网同样对蚊子有极好的阻隔效果。
(三)老鼠
老鼠不仅传播沙门氏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其活动还能将场外病原带入场内,是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跨区域传播的重要嫌疑对象。
防控策略:构建“无鼠”环境。
1,建筑防鼠:这是根本。确保墙体、地面无孔洞,门窗缝隙小于0.6cm,通风口、排水口加装坚固的铁丝网。让老鼠“进不来”。
2,环境防鼠:保持猪场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杂草,物品堆放整齐,不留死角。让老鼠“没处藏”。
3,食物防鼠:饲料仓库密封管理,散落饲料及时清扫。让老鼠“没吃的”。
4,器械灭鼠:在仓库、料塔周边、围墙边等关键区域,布放足量的鼠夹、鼠笼或电子捕鼠器。定期检查更换位置。
5,化学灭鼠(慎用):在鼠害严重时,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抗凝血类鼠药,并置于专用的毒饵站内,固定放置,明确标识,定期检查补充,严防猪只误食。
(四)鸟类
鸟类,尤其是麻雀、鸽子等,可长距离飞行,极易将周边环境的病原(如新城疫、禽流感等)带入猪场,其粪便对饲料和环境的污染极大。
防控策略:阻隔为主,驱赶为辅。
1,物理阻隔:是所有鸟害防控中最有效的方法。为保育舍的所有通风开口(如侧窗、水帘)安装防鸟网(孔径建议小于2.5cm),并确保网面紧绷、无破损。
2,环境管理:及时清扫散落饲料,垃圾箱加盖,消除吸引鸟类的食物源。
3,驱赶措施:可尝试在舍外安装驱鸟剂、反光带、风动驱鸟器或声波驱鸟器等,但鸟类易产生适应性,需多种方法交替使用。
三、构建保育舍生物媒介综合防控体系
单一措施的防控效果有限,必须将各项措施系统化、制度化,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综合防线。
1,分区分级管理:将猪场划分为场内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执行严格的隔离与消毒制度。保育舍作为核心生产区,应执行最高级别的生物媒介防控标准。
2,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1)蝇类监测:在猪舍内外关键点布放粘蝇纸或蝇类诱捕器,每周计数,绘制密度变化曲线,一旦超过阈值,立即启动强化措施。
(2)鼠类监测:通过查看鼠迹、咬痕、布放粉块法等方式,定期评估鼠密度,指导灭鼠行动。
3,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SOP):
明确各项防控工作的具体流程、责任人、频率和标准。例如:“每周一检查防鸟网完整性”、“每月15日更换毒饵站内鼠药”、“每日下班前清理散落饲料”等。
4,员工培训与考核: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生物媒介的危害,并掌握基本的防控技能。将防控效果纳入岗位考核,提升执行力。
5,记录与复盘:详细记录每次防控操作的时间、药品、效果及发现的问题。定期复盘,持续优化防控方案。
四、防控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密度监测:定期监测蚊蝇密度和种类变化,评估防控效果并调整策略。通过粘蝇纸捕获数量、目测计数等方法监控蝇类密度。
2,漏洞排查:每月定期检查车间漏洞、是否有老鼠粪便、物资是否有被鼠类啃咬的痕迹,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记录追溯:完整记录药物使用、防控操作、检测结果,确保风险可追溯。
4,方案优化:根据监测结果和生产实践,不断优化防控方案,提高防控效果。
五、应急处理方案
当发生疫情时,生物媒介防控尤为重要,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1,加强监测:每周对出猪台、车辆通道、料槽等高风险点进行环境病原监测。
2,精准清除:确诊疫情后立即启动"早快严小"响应,封锁栋舍,扑杀阳性猪及同群猪,对污染区彻底消毒。
3,加强消毒:对草地要用烧碱浇透两遍,确保消毒彻底。淘猪时垫彩条布,防止粪尿漏出,对赶猪道消毒前先清理猪粪。
4,媒介扑杀:增加灭鼠、灭蝇频率和强度,防止媒介生物传播病原。
六、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一
1,“重杀轻防”。一味依赖杀虫剂,忽视环境治理,治标不治本,且易使媒介产生抗药性。
2,“临时抱佛脚”。等到蚊蝇成群或鼠患成灾时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成本更高。
3,“单打独斗”。仅在某一个栋舍或区域进行防控,未能形成全场统一的防线,效果大打折扣。
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使用任何化学药品时,必须严格遵守说明书,做好人员防护,妥善保管药品,防止猪只中毒和环境污染。
2,抗药性管理: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化学成分的杀虫剂,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保育猪舍生物媒介防控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系统规划、精准实施。通过环境治理、物理阻断、化学防控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生物媒介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提高保育猪成活率和生长性能。
防控没有捷径,细节决定存亡。唯有将生物安全内化为日常操作规范,方能守住育肥的未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