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点轻松判断牛是否健康 养牛知识大课堂 了解牛的健康状况需关注食欲、反刍及排泄情况。食欲旺盛是牛健康的首要标志,反刍每日约8小时,夜间较多;正常牛每日排粪10~15次,排尿8~10次,粪便成节、尿液微黄透明。通过观察饲槽剩料可早期发现疾病,反刍恢复则提示病情好转。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养牛一定要懂牛的——反刍规律 本文详细介绍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的反刍过程、时间与次数规律,包括肉牛和黄牛每日反刍6-8小时、10-1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解析反刍在瘤胃消化、纤维素分解和气体排出中的作用,并提供通过反刍判断牛群健康状况的方法,如50%以上牛只反刍为正常,反刍次数与乳脂率密切相关等实用信息。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90 浏览
保育仔猪的防疫措施 本文详细介绍猪场科学化健康管理的七大关键措施,包括疫苗免疫接种、定期消毒与卫生管理、新进猪只隔离检疫、免疫增强与药物预防、寄生虫防控、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及日常管理细节,旨在有效预防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常见疫病,提升猪群整体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保育仔猪抗体检测 本文详细介绍保育仔猪抗体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和口蹄疫的抗体检测要点,涵盖采样时间、检测方法(如ELISA、中和试验)、结果判读标准及注意事项。通过科学监测抗体水平,帮助养殖场评估免疫状态,优化免疫程序,实现主要猪病的精准防控,提升保育猪群健康与生产效益。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保育猪的管理措施 本文详细介绍了保育猪饲养过程中的关键管理措施,包括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科学饲养(分群、密度、饲喂方式)、卫生防疫(消毒、疫苗接种、疾病监测)以及减少应激和全进全出等管理要点,旨在提升保育猪的健康水平与生长性能,为后续育肥打下坚实基础。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冬季保育舍仔猪呼吸道疾病防控应重点 本文详细介绍冬季保育舍仔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涵盖环境控制(保温与通风、饲养密度)、生物安全管理(全进全出、消毒、隔离)、科学免疫与药物预防、以及健康监测与营养管理等关键措施,旨在通过系统化管理提升仔猪免疫力,降低发病率,保障养殖效益。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73 浏览
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断奶仔猪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代谢旺盛及易产生应激反应等特点,面临消化不良、感染风险高、环境敏感、营养需求大等挑战。科学的饲养管理、高营养浓度饲料供给和有效健康防控措施对其顺利过渡和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83 浏览
综合防控策略在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猪群影响中的应用实践 本文系统阐述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综合防控策略,涵盖生物安全、免疫防控、饲养管理和发病后应急处置四大核心措施。针对PEDV高传染性及对仔猪高致死率的特点,提出从源头阻断传播链、精准匹配疫苗毒株、优化母猪与仔猪免疫程序、强化环境与营养管理,以及疫情暴发后的快速响应方案,帮助养猪场构建全流程闭环防控体系,有效降低经济损失,保障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100 浏览
揭示猪场生物安全方面的几个误区 本文揭示了养猪业中常见的三大生物安全误区:认为生物安全已改善、自以为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只有找到疫情根源调查才有价值。通过分析PRRSV、PEDV和非洲猪瘟等疫情持续蔓延的现实,指出尽管措施增多,但生物安全成效未提升。文章强调应以结果为导向评估进展,并介绍基于HACCP理念的标准化疫情调查方法,帮助识别关键生物安全危害,提升防控效果。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88 浏览
猪病诊断之我见 本文深入探讨当前猪场疫情诊断中的常见误区,指出专家依赖临床解剖和实验室检测的局限性,强调感染不等于发病的科学理念。分析多种病原交叉导致的症状混淆问题,如猪瘟、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的误诊现象,呼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提升猪病诊断准确性。 技术 2025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16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