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控制
· 温度管理:保育舍温度应根据仔猪日龄和体重进行调整,刚断奶时局部温度需维持在28-30℃,之后每周降低2-3℃,直至稳定在22-25℃。
· 湿度管理:保持舍内相对湿度在55%-75%,避免湿度过高引发腹泻和皮肤病,湿度过低则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 通风换气: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
2. 饲养管理
· 合理分群:按体重、健康状况、原窝同圈原则分群,避免个体差异过大和频繁并圈,减少打斗和应激。
· 饲养密度:每头仔猪占地面积0.3-0.5平方米,避免密度过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争斗加剧。
· 饲喂方式:断奶后1-2周内限量饲喂,少量多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饲料要新鲜、易消化,饮水充足,并可添加抗应激药物或保健类药物。
3. 卫生与防疫
· 圈舍消毒:进猪前彻底清洗、消毒,空舍1周后再进猪。每周带猪消毒1次,疫病高发期可增加消毒频次。
· 疫苗接种:按免疫程序接种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圆环、蓝耳等疫苗,密切观察猪群反应,避免漏免或重复免疫。
· 疾病监测:每天观察猪群精神、采食、粪便等情况,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定期驱虫,防控寄生虫感染。
4. 其他要点
· 全进全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批次间彻底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 减少应激:避免频繁转群、噪音、突然换料等应激因素,保持环境稳定。
· 记录管理:做好饲料、免疫、健康、发病等记录,便于问题分析与饲养优化。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保育猪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为后续育肥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