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想多赚钱,光靠“喂饱”可不够!不少养殖户常踩这些坑:雏鸡成活率低、鸡群总闹病、蛋鸡产蛋率上不去、饲料钱白花……今天结合十几年经验,分享一套接地气的养鸡技巧,帮你少走弯路、多创收!

一、选对鸡苗:从源头降低养殖风险

好苗是养鸡成功的一半,选苗别只看价格,关键盯紧3点:

看活力:健康雏鸡眼睛明亮、叫声清脆,抓在手里挣扎有力,绒毛蓬松无粘湿;弱苗常扎堆、闭眼打蔫,绒毛易粘粪便。

看来源:优先选正规种鸡场的苗,能提供“雏鸡健康证明”,避免买到携带疫病(如新城疫、支原体)的“病弱苗”,前期就亏本钱。

看适配:根据需求选品种——想快出栏卖肉,选白羽肉鸡(40-50天可出栏);想长期产蛋,选海兰褐、罗曼粉蛋鸡(年产蛋280枚以上);当地有散养需求,可选三黄鸡、芦花鸡,卖价更高。

二、科学喂养:降成本还能提产量

饲料成本占养鸡总成本的60%-70%,喂错了既浪费钱,还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

分阶段喂料:雏鸡(0-6周)喂“雏鸡料”,高蛋白(20%-22%)促发育;青年鸡(7-18周)喂“育成料”,控制蛋白(16%-18%)防早熟;蛋鸡开产后喂“产蛋料”,加钙(3%-4%)防软壳蛋,同时补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提升产蛋率。

别喂“隔夜料”“潮料”:饲料受潮易发霉(产生黄曲霉素),鸡吃了会中毒;剩料隔夜易变质,每天按“鸡1小时内吃完”的量投喂,少喂勤添。

省钱小技巧:散养鸡可搭配喂玉米、麦麸、菜叶(如南瓜叶、红薯叶),但要注意“菜叶洗净沥干”,避免农药残留;蛋鸡产蛋期可加少量贝壳粉、骨粉,比买“专用钙补充剂”更划算。

三、疫病防控:“防大于治”才是关键

鸡群密度高、抵抗力弱,一旦爆发疫病(如禽流感、球虫病),可能全群覆没。做好3点,少花钱少操心:

1. 疫苗不能漏: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雏鸡7日龄做新城疫首免,14日龄做禽流感疫苗,蛋鸡开产前补做新城疫+传支二联苗,避免“漏免”“错期”。

2. 消毒要彻底: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放生石灰或消毒液),进出人员换鞋、洗手消毒;每周对鸡舍内外消毒1次,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交替使用,防止病菌耐药。

3. 每天查鸡群:早晚各观察1次,重点看“吃料、饮水、粪便”——鸡突然不吃料、喝水少,或粪便呈“血便”(球虫病)、“绿便”(新城疫),立即隔离病鸡,找兽医确诊治疗,避免传染。

四、鸡舍管理:给鸡“舒适家”,少生病长得快

鸡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成活率和产蛋率,这3个细节别忽视:

控温:雏鸡(0-1周)最关键,温度要保持34-36℃,之后每周降2-3℃,直到20-25℃;夏季鸡舍搭遮阳网、装风扇,避免高温应激(会让蛋鸡产蛋率暴跌);冬季封严缝隙,用煤炉或地暖保温,但要注意通风,防煤气中毒。

通风: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各通风30分钟,排出鸡舍内的氨气(太浓会刺激鸡呼吸道),尤其冬季别为了保温紧闭门窗。

清粪:散养鸡每周清1次粪便,笼养鸡3天清1次,避免粪便堆积滋生细菌、寄生虫,减少鸡群生病概率。

五、把握出栏/卖蛋时机:让收益最大化

肉鸡出栏:白羽肉鸡45天左右、体重达2.5-3斤时出栏最合适,再养下去饲料转化率下降,成本变高;土鸡建议养到120天以上,体重达3-4斤,肉质更紧实,能卖更高价。

蛋鸡卖蛋:蛋鸡开产后(约18周),产蛋率会从5%慢慢升到90%,这期间要保证饲料营养,让高产期维持10-12个月;当产蛋率低于50%时,可考虑淘汰鸡,卖“淘汰蛋鸡”比继续喂更划算。

养鸡是个“勤快活”,但只要选对苗、喂对料、防好病、管到位,就能稳赚!如果你有更多养鸡难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