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气温降,鸡场管理进入一年中最关键的时期。密闭鸡舍是为了保温,但闷出一屋子氨气;通风吧,又怕鸡群受凉感冒。这个看似两难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精细管理解决的。今天就来聊聊秋冬季鸡场环境控制的平衡艺术。


一、保温是基础,尤其关注“两头”

· 雏鸡是重点: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极差,育雏舍前一周温度必须稳定在33-35℃,之后每周下降2-3℃,直至脱温。

· 产蛋鸡要稳定: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温度低于13℃,饲料消耗增加,产蛋率会开始下降。

· 检查保温设施: 及时检修暖风炉、保温灯、热风筒等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密封鸡舍墙壁、门窗的漏风处,杜绝“贼风”直吹鸡体。


二、通风是保障,核心在于“交换”

· 通风的目的: 排出舍内过多的湿气、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粉尘和病原微生物,同时补充新鲜氧气。

· 氨气是“隐形杀手”: 人进入鸡舍若感到刺眼、刺鼻,说明氨气浓度已超标,会严重损害鸡的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疾病。


三、五大技巧,实现保温和通风的平衡

1. “按需通风”原则: 根据鸡的日龄、体重、密度和外界温度,计算并设置最小通风量。目标是既保持空气新鲜,又不引起温度剧烈波动。

2. 用好“间歇通风”: 对于多数鸡舍,采用风机定时、间歇性工作,是秋冬最实用的方法。例如,通风5分钟,停10分钟,具体间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严防“贼风”: 通风口(如侧窗、通风管)的方向应对着鸡舍上方,让冷空气先与舍内热空气混合后再缓慢下降,避免直吹鸡群。

4. 保“干”弃“湿”: 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地面干燥。干燥的垫料和粪便可有效减少氨气的产生,这是从源头改善环境。

5. 善用“温控器”: 将通风系统与温控器联动,设置好启动通风的温度上限,实现自动化管理,更加精准省心。


记住,我们通风的目的是改善空气质量,而不是降温。只要用心观察,勤于调整,就一定能为鸡群找到一个温暖、干燥、空气清新的最佳平衡点,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