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不少养鸭户开始犯愁:气温忽高忽低,鸭子要么扎堆感冒,要么拉稀不爱长,眼看出栏期临近,就怕出问题亏了本。其实秋季养鸭,核心就俩字——防病+管理。今天结合一线养殖户的实战经验,把最容易踩的坑、最管用的招都整理好了,新手老手都能用,赶紧收藏照着做!

一、这3种“秋季高发病”,发现要立刻处理!

1. 鸭传染性浆膜炎——“群发杀手”,早防早治是关键

高发日龄:15-40日龄雏鸭、青年鸭

一眼识别:

精神差,缩脖子、闭眼睛,走路晃悠悠像“喝醉酒”;

拉黄绿色、白色稀粪,肛门粘满粪便,越扎堆的鸭子越容易中招;

严重时摇头、转圈,死亡率能达30%-50%,几天就可能蔓延全群。

应急防控:

立即隔离病鸭,用过氧乙酸对鸭舍全面喷雾消毒,每天1次,连喷3天;

1-3日龄雏鸭务必接种浆膜炎疫苗,没接种的可在兽医指导下用敏感药物拌料,别盲目用抗生素;

密度降下来!每平方米雏鸭不超过15只,青年鸭不超过8只,避免挤着闷着。

2. 鸭病毒性肝炎——雏鸭“夺命病”,发病快到措手不及

高发日龄:1-3周龄雏鸭(最娇弱的阶段)

一眼识别:

突然倒地抽搐,身体往后仰、双脚乱蹬,像“翻肚子”,几分钟就死;

捡病死鸭看肝脏:肿大、表面有红色出血点/斑,这是典型特征。

应急防控:

给种鸭提前打疫苗,雏鸭靠“母源抗体”能扛过关键期,这是最省心的办法;

雏鸭舍温度别忽高忽低!1-7日龄保持30-32℃,之后每周降2-3℃,降温要慢慢降;

一旦发病,赶紧给没症状的雏鸭注射高免血清,能快速阻断传播,减少死亡。

3. 鸭大肠杆菌病——“趁虚而入”,环境差就找上门

高发原因:秋季潮湿、通风差,鸭子抵抗力弱时容易犯,常跟着浆膜炎、感冒后面来。

一眼识别:

要么拉灰白色稀粪,要么呼吸困难、脖子伸得老长;

严重的鸭子关节肿、站不稳,解剖能看到肝脏表面有层“白膜”(肝周炎)。

应急防控:

先清粪便!每天至少清1次,别让鸭舍积粪、积水,潮湿是大肠杆菌的“温床”;

饲料里加益生菌,连喂7天,调理肠道菌群,比光用抗生素管用;

发病后找兽医做“药敏试验”,选对药才能见效,别一直用同一种抗生素。

二、秋季养鸭“5个关键关”,抓牢了少走弯路!

1. 温度关:温差不超5℃,鸭子不感冒

秋季白天晒得慌,晚上凉飕飕,鸭舍温差一旦超过5℃,鸭子就容易扎堆受凉。

傍晚5点前关门窗,凌晨3-4点适当开小窗通风(别让风直吹鸭子);

雏鸭舍备上保温灯,温度低时及时打开,青年鸭舍可在地面铺干稻草保温。

2. 通风关:别为了保温,闷坏鸭子

很多人怕鸭子冷,把鸭舍封得严严实实,反而闷出呼吸道病。

通风口诀:“中午通风、早晚保温”,中午温度高时开前后窗,通风1-2小时;

用“手摸墙壁”判断:墙壁不返潮、闻不到刺鼻氨味,就是通风刚好。

3. 饲料关:秋季长膘关键期,营养别掉队

气温降了,鸭子需要更多能量抗寒、长肉,饲料得跟上:

雏鸭饲料蛋白含量保持20%-22%,加少量鱼肝油,促进骨骼发育;

青年鸭、出栏前鸭子,在饲料里加1%-2%的植物油,既抗寒又催肥,还能提高鸭肉品质。

4. 饮水关:水干净,肠道才健康

鸭子喝了脏水,十有八九会拉稀,秋季更要注意饮水卫生:

饮水器每天刷1次,每周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次;

别给鸭子喝刚接的凉水,尤其是雏鸭,最好喝20℃左右的温水,减少肠道刺激。

5. 消毒关:定期消毒,切断病菌

病菌藏在角落,定期消毒才能防患于未然:

门口设“消毒池”(加生石灰或消毒液),进鸭舍前踩一踩;

鸭舍地面、墙壁、食槽,每周用百毒杀消毒1次,出栏后彻底清扫消毒,空舍7天再进新鸭。

最后说句实在话:

养鸭想赚钱,靠的不是“碰运气”,而是细节上的用心。秋季是发病高峰期,也是出栏黄金期,把“防三病、抓五关”做到位,鸭子少生病、长得快,出栏时才能稳稳赚钱!

如果觉得有用,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的养鸭朋友,一起把鸭子养好、把钱赚到手!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