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秋季,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加大,不少养殖户发现鸡群开始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的情况,甚至出现零星死亡,其实这很可能是被3个“隐形杀手”盯上了,早防范才能少损失!
第一个“杀手”是温差应激。白天阳光充足时鸡舍温度能达28℃,到了夜间可能骤降到15℃以下,鸡群尤其是雏鸡和产蛋鸡,对温差极其敏感,一旦受凉就会引发呼吸道问题,出现咳嗽、甩鼻,后期还可能继发气囊炎。建议养殖户在傍晚及时关闭鸡舍门窗,在鸡舍门口、通风口处悬挂塑料布挡风,有条件的可安装温控设备,将昼夜温差控制在5℃以内,避免鸡群频繁应激。
第二个“杀手”是饲料霉变。秋季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饲料存放不当很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素等毒素。鸡吃了霉变饲料,不仅会出现腹泻、拉黑色或褐色稀便,还会损伤肝脏,导致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雏鸡则会出现生长迟缓、死亡率升高。预防关键在“防潮”,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底部用木板垫高,远离地面和墙壁;每次喂料时少添勤添,清理料槽内的剩余饲料,避免饲料在料槽内长时间存放变质。
第三个“杀手”是寄生虫感染。秋季温暖湿润的环境,特别适合球虫、羽虱等寄生虫繁殖。鸡群感染球虫后,会出现血便、鸡冠苍白、消瘦等症状,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羽虱则会叮咬鸡的皮肤,导致鸡瘙痒不安、掉毛,影响休息和采食。养殖户可定期在鸡舍内喷洒驱虫药,清理鸡粪后对地面、墙角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球虫药物(注意遵守休药期规定),定期检查鸡的羽毛和肛门周围,发现寄生虫及时处理。
秋季是养鸡的“关键过渡期”,别让这些“隐形问题”拖垮鸡群!做好温差控制、饲料管理和驱虫工作,才能让鸡群安稳度过秋季,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