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深陷“至暗时刻”——10月14日全国标猪均价暴跌至10.89元/公斤,广西等地已探底4元/公斤区间,行业亏损潮席卷全国。然而,山西上市企业大禹生物却逆势豪掷5000万元增资养猪业务,将产业链延伸至红海战场。当猪价跌破成本线、全行业哀鸿遍野时,这场“逆流而上”的豪赌,究竟是绝地求生,还是飞蛾扑火?

猪价跌至年内低位 生产能去化成关键


节假日期间猪价未现回暖,10月第1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2.90元/公斤,环比下跌2.8%,同比下跌29.5%,全国30个监测省份价格全线下跌。自7月中旬起猪价持续走低,已跌至年内最低水平,较年初跌幅超22%。


数据显示,10月1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进一步下探至10.89元/公斤,区域价差显著,广西最低报9.94元/公斤,福建最高为11.49元/公斤。本轮猪价下行未受节日消费提振,主因供应增量持续大于需求增量。


养殖利润受到严重挤压,行业普遍陷入亏损。截至10月10日,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达206.91元,仔猪育肥头均亏损409.19元。饲料成本保持稳定,对盈利影响有限。中小散户因成本较高承受更大压力,大型企业凭借成本与资金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整体市场压力仍在累积。


实际上,7 月中旬开始,猪价走势发生逆转,进入震荡走弱区间。据农业农村部数据,7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4.9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7%,同比下跌20.7%。其后除9月第1周外,周度猪价均下降。进入10月,猪价继续下跌,据上海钢联数据,10月1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跌至10.81元/公斤。当前猪价已跌至年内低点,甚至几近触及近5年低位。

对此,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看,四季度生猪供应充足,且当下双节已过,距离元旦、春节尚远,终端需求表现一般,猪价易跌难涨。


另一方面,一般在猪价下行期,企业往往会采取降重措施来减少亏损,容易出现“猪价跌→降重,出栏积极→猪价继续跌”的负循环。当前部分地区已出现了该负循环的初期迹象,不过由于天气转凉后生猪增重快,生猪出栏体重下降尚不明显。


跨界养猪再出手 大禹生物增资5000万元加码养猪业务


在生猪养殖行业整体产能高位运行、猪价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大禹生物再度加码养猪业务。近日,大禹生物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山西大禹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畜牧”)拟用自有资金对其全资子公司蒲县大禹智慧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蒲县大禹”)增资5000万元。增资完成后,蒲县大禹的注册资本将从3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大禹生物表示,此次增资是对公司延伸产业链进行生猪养殖业务的落地实施。


大禹生物主营业务为饲料添加剂(包括微生态制剂、饲用酶制剂)、饲料以及兽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后于2022年登陆北交所,不过,登陆北交所后,大禹生物的业绩便出现波动,并于2023年录得首次亏损。


据财报数据,2022—2024年,大禹生物分别实现营收1.57亿元、1.61亿元、1.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4.72万元、-208.98万元、-2394.27万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61%至6218.1万元;归母净利润亏幅同比缩窄13.66%至-902.28万元。


业绩压力还源于生猪养殖行业发生的结构性变革。大禹生物公开表示,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呈现规模化替代散户化的趋势。大禹生物以服务中小养殖户为主,其饲料及添加剂销量受此明显冲击。同时,大型养殖集团自建饲料厂形成闭环,销售壁垒逐渐扩大,进一步挤压第三方供应商市场空间。


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跨界养猪,成为大禹生物应对行业变局的选择。2024年12月,大禹生物宣布投资1个亿成立全资子公司大禹畜牧,正式切入养猪赛道,采用自繁自养及“公司+农户”模式,应对下游养殖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彼时,大禹生物表示,“开展生猪养殖对公司饲料产能和添加剂产能的释放有重要促进作用”。

进入2025年,大禹生物的投资步伐加快。2025年1月,大禹生物与蒲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生猪一体化智慧养殖基地项目框架协议,并注册成立蒲县大禹,投资建设涵盖种猪场、原种场、后备场的全链条养殖项目,并采用“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完成生猪饲养全程。9月,大禹生物设立大禹畜牧的全资子公司浮山县大禹智慧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


不过,截至目前,生猪养殖业务尚未给大禹生物带来显著成效。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大禹畜牧实现营收188万元,净利润亏损102.67万元。此外,公司半年报中未单独披露生猪养殖业务的具体收入数据,仅表示,自2024年5月份以来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


在行业层面,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8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38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5%,产能仍处高位;同时,生猪价格仍处于低位运行,多家上市猪企9月销售均价进一步走低。


江瀚表示,生猪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大,大禹生物此时继续加码生猪养殖业务面临一定风险。一方面,若未来市场供应过剩,猪价进一步下跌,大禹生物养殖业务可能面临亏损,甚至会影响整体业绩表现。另一方面,生猪养殖业务还涉及疫病防控、养殖效率提升等多方面技术与管理问题,大禹生物作为新入局者,在养殖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上可能不足,面临养殖成本过高等问题。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网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