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不少养猪人就犯愁:猪要么吃得多不长肉,要么突然咳嗽、拉稀,甚至感冒发烧——其实秋季养猪的关键,就在于应对“温差、干燥、病菌活跃”这三大难题。做好以下3点,能帮你避开多数秋季养猪坑,猪群健康,出栏也更稳。

先搞懂:秋季养猪最怕这3个“隐形杀手”

秋季的气候特点,刚好戳中猪的“弱点”,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温差“熬”坏猪体质:白天晒得慌,晚上凉飕飕,昼夜温差能超15℃。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弱,频繁冷热交替会让它免疫力下降,感冒、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很容易找上门;

干燥“渴”坏猪肠胃:秋季空气湿度低,猪舍内粉尘多,不仅会刺激猪的呼吸道,还会让猪口渴却不爱喝凉水,导致饮水量不足,便秘、肠胃功能紊乱跟着来,吃进去的饲料消化吸收差,自然不长膘;

病菌“藏”在角落作乱:秋季气温20-25℃,刚好是细菌、病毒(如猪瘟、圆环病毒)繁殖的“舒适区”。如果猪舍粪便清理不及时、消毒不到位,病菌会通过饲料、饮水扩散,尤其是仔猪,抵抗力弱,很容易中招。

再学招:3招护好猪群,防病害还促长

1. 控温+通风:给猪一个“不折腾”的环境

猪怕冻也怕闷,重点要平衡“保温”和“通风”:

白天温度高时,打开猪舍天窗或侧窗通风1-2小时,把氨气、粉尘排出去,避免刺激猪呼吸道;

晚上降温前,用保温膜封住窗户缝隙,仔猪舍可挂保温灯(温度维持在22-25℃),育肥猪舍温度不低于18℃,确保昼夜温差不超过8℃,减少猪因冷热交替生病的概率。

2. 调饮食+补水分:让猪“吃好消化好”

秋季猪食欲会变好,但想让它长膘不生病,饮食得调整:

饲料里加少量麸皮、南瓜,增加膳食纤维,缓解干燥引起的便秘;给仔猪和孕母猪喂温粥或温水拌料,减少肠胃刺激;

别让猪喝凉水!在猪舍水槽旁放加热棒(水温控制在15-20℃),或每天换2-3次温水,保证猪随时能喝到温水,既解渴又护肠胃,饲料消化率也会提高。

3. 勤消毒+强免疫:从源头挡住病菌

秋季病菌多,消毒和免疫不能偷懒:

每周用生石灰水或过氧乙酸消毒猪舍地面、食槽、水槽,尤其是粪便堆积的角落,消毒后通风半小时再让猪进栏;

检查猪群的免疫记录,及时给未接种或疫苗到期的猪补打疫苗(如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仔猪出生后按流程做好补铁、补硒,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菌入侵的机会。

最后提醒: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如果发现猪有咳嗽、打喷嚏、鼻子流黏液(可能是呼吸道疾病),或拉稀、粪便干结、不吃料(可能是肠胃问题),别拖延!先隔离病猪,调整猪舍环境,必要时联系兽医诊断,避免病情扩散影响整群猪。

秋季养猪,看似麻烦,其实把“环境、饮食、消毒”这三件事做细,猪群就能少生病、多长肉。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