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过程中,疾病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不少新手养殖户因忽视日常防护,导致鹅群患病、损失惨重。其实只要抓住“环境、饮食、免疫”三大核心,就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让鹅健康生长。

1. 先守好“环境关”:干净是最好的“防护盾”

鹅喜欢干燥、通风的环境,潮湿闷热是病菌滋生的温床。每天要及时清理鹅舍内的粪便、残留饲料,避免粪便堆积产生氨气;每周用生石灰或消毒剂对鹅舍、食槽、水槽彻底消毒1次,尤其是夏季多雨季节,可适当增加消毒频率。同时,保证鹅舍每天有2-3小时通风,让新鲜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 再把好“饮食关”:吃得对才能少生病

拒绝“变质粮”: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能用发霉、过期的玉米、麦麸,否则容易引发鹅的消化道疾病,甚至导致霉菌中毒。

喝上“干净水”:水槽要每天清洗,保证饮用水清洁,夏季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维生素C,增强鹅的抵抗力;冬季避免让鹅喝冰水,防止刺激肠胃。

搭配“营养餐”:根据鹅的生长阶段(雏鹅、青年鹅、产蛋鹅)搭配不同营养的饲料,比如雏鹅要补充蛋白质和钙,产蛋鹅要增加钙和磷的摄入,营养均衡才能让鹅的免疫力“在线”。

3. 关键做好“免疫关”:按时防疫不偷懒

不同日龄的鹅需要接种不同疫苗,这是预防重大疾病的“关键一步”。

雏鹅出壳后1-3天,可接种小鹅瘟疫苗,预防高致死率的小鹅瘟;

15-20日龄时,接种禽流感疫苗,避免季节性流感感染;

30日龄左右,根据当地疫情情况,接种鹅蛋子瘟疫苗(针对产蛋鹅)或鹅副黏病毒疫苗。

接种后要做好记录,避免漏免,同时观察鹅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此外,日常还要多观察鹅的状态:健康的鹅眼睛明亮、叫声响亮、食欲旺盛;如果发现鹅精神萎靡、羽毛蓬松、不吃不喝,或出现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隔离观察,避免疾病扩散。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