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雨水增多、垫料潮湿,加上蚊蝇、老鼠活跃,鸡群感染弓形体病的风险骤升。很多养殖户对这种病不熟悉,往往把它当成普通呼吸道病或消化道病来治,结果越治越糟——鸡只不仅咳嗽、腹泻,还会逐渐消瘦、产蛋率下滑,严重时整群发病,死亡率能达30%以上。今天就带大家彻底搞懂秋季鸡弓形体病的识别、防控关键,避免它悄悄“啃掉”你的养殖收益。

一、先搞懂:弓形体病怎么找上鸡群?3个传播途径最常见

弓形体病由弓形虫寄生引起,这种寄生虫的生命力极强,在潮湿环境中能存活数月,秋季的养殖环境刚好给它提供了“温床”。它主要通过3个途径感染鸡群,很多养殖户平时没注意,就给了它可乘之机:

途径1:吃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

老鼠是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秋季鼠患高发,老鼠的粪便、尿液会污染鸡群的饲料和饮水;另外,鸡啄食了被弓形虫卵污染的垫料、野虫(如蚯蚓、甲虫),也会感染发病。

途径2:被蚊蝇、蜱虫叮咬

秋季蚊蝇没完全消失,蜱虫也活跃,这些吸血昆虫会携带弓形虫的幼虫,叮咬健康鸡只后,幼虫就会进入鸡体内繁殖,尤其是散养鸡群,感染风险比笼养鸡高3倍以上。

途径3:种鸡垂直传播

种鸡感染弓形虫后,虫卵会通过种蛋传给雏鸡,导致雏鸡出壳后就带虫,往往在1-2周龄突然发病,死亡率极高,很多养殖户以为是雏鸡质量问题,其实是弓形体病在“搞鬼”。

二、别误诊!秋季鸡弓形体病的3类典型症状,对照就能初步判断

弓形体病的症状容易和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混淆,但只要抓住关键特征,就能初步区分。不同日龄的鸡发病,症状也有差异,养殖户可以对照以下3类情况判断:

1. 雏鸡(1-4周龄):发病急、死亡快,别当成“猝死症”

雏鸡抵抗力弱,感染后多为急性发病,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典型表现有3个:

体温突然升高到42-43℃,精神萎靡,闭着眼扎堆,不吃料、不喝水,羽毛蓬松杂乱;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时脖子一伸一缩,有的会咳嗽、甩头,容易被误判为支原体病;

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部分雏鸡会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转圈、头向后仰),发病后1-3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 青年鸡(5-16周龄):慢性发病,“越养越瘦”是信号

青年鸡感染后多为慢性病程,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很多养殖户以为是“饲料不好”,其实是弓形虫在消耗鸡的营养:

采食量下降,吃的少但喝的多,生长速度明显变慢,比同批次健康鸡轻10%-20%,羽毛无光泽;

鸡冠、肉髯苍白(贫血症状),有的会轻微肿胀、发紫,少数鸡会拉带黏液的稀便,偶尔出现咳嗽;

病程能持续2-4周,即使康复,后期也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病,增加养殖成本。

3. 产蛋鸡:产蛋率骤降,畸形蛋增多,别只怪“应激”

产蛋鸡感染后,最直观的影响是产蛋性能,很多养殖户以为是秋季温差应激导致,其实是弓形虫损伤了生殖系统:

产蛋率突然下降10%-30%,有的甚至从90%降到50%以下,恢复缓慢;

畸形蛋、薄壳蛋、沙壳蛋增多,蛋重变轻,蛋黄颜色变浅,有的蛋打开后有血丝或异味;

部分鸡会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夜间能听到啰音),拉黄绿色稀便,鸡冠苍白、萎缩,严重时会停产,甚至死亡。

三、秋季防控弓形体病:抓住“3个关键”,比治疗更有效

弓形体病治疗周期长,且康复后鸡群生长、产蛋性能难恢复,所以秋季防控要提前下手,抓住“环境净化、精准驱虫、切断传播”3个关键,就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

关键1:先清环境,让弓形虫“没地方躲”

弓形虫喜欢潮湿、肮脏的环境,秋季要重点做好3件事,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定期换垫料:雏鸡舍、青年鸡舍垫料(如稻壳、锯末)每周更换1次,发现潮湿、发霉立即清理,避免弓形虫卵在垫料中繁殖;

彻底消毒:每周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鸡舍地面、墙壁、笼具、食槽、饮水器彻底消毒1次,消毒后通风晾干,降低湿度;

清理粪便:每天及时清理鸡粪,运出鸡场后集中发酵(高温发酵5-7天,能杀死粪便中的弓形虫卵),避免粪便堆积滋生蚊蝇。

关键2:精准驱虫,不同鸡群“用药有讲究”

驱虫不是“全群一刀切”,要根据鸡的日龄、生理阶段选择药物,避免药物中毒或效果不佳:

雏鸡:10日龄左右,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按说明书剂量)兑水饮用,连续喝3天,间隔7天后再喝2天,预防早期感染;

青年鸡:5周龄、12周龄各驱虫1次,选用复方磺胺类药物(如磺胺氯吡嗪钠+TMP),拌料投喂,连续5天,能有效清除体内弓形虫;

产蛋鸡:在开产前1个月,用低毒的驱虫药(如地克珠利预混剂)拌料,连续投喂4天,避免产蛋期发病;发病后要立即停药,待症状缓解后,选择对产蛋影响小的药物治疗,减少损失。

注意:用药期间要给鸡群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促进药物代谢;用药后3天内的鸡粪要及时清理并消毒,避免虫卵再次污染。

关键3:切断传播,管好“老鼠、蚊蝇”这两个“帮凶”

老鼠和蚊蝇是弓形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秋季一定要做好防控,不让它们“靠近”鸡群:

防老鼠:在鸡舍周围、饲料仓库安装捕鼠笼、粘鼠板,定期投放灭鼠药(选择对鸡安全的抗凝血类灭鼠药,避免鸡误食),堵住鸡舍墙壁、地面的洞口,不让老鼠进入;

防蚊蝇:鸡舍门口、窗户安装防蚊网,避免蚊蝇飞入;每天在鸡舍周围喷洒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每周1-2次,减少蚊蝇数量;

散养鸡群:避免鸡只接触野鸟、野鼠的粪便,不让鸡在潮湿的草地、洼地觅食,降低感染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