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小幅下跌,部分养殖场户出现亏损。上年猪价处于较高水平推动母猪产能稳中有增,叠加每头能繁母猪提供有效仔猪数提升,今年以来新生仔猪数量稳步增加,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同时,受季节性消费淡季影响,猪肉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总体来看,三季度猪肉供给略有过剩,导致近期猪价小幅下跌。此外,二次育肥和压栏行为减少,短期供应增加,对价格形成短期压制。由于猪价下跌,导致养殖利润缩水,部分养殖场户资金链紧张,有的恐慌性出栏,形成“越跌越卖、越卖越跌”的负反馈循环。
为稳定市场预期,在8月25日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后,不到1个月时间,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启动1.5万吨的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本次收储规模较上次有所增加。2025年2月以来发改委开展多次冻猪肉收储和轮库,截至9月19日,累计收储18.12万吨,轮库9.62万吨,净收储8.5万吨,凸显了国家托市决心。历史经验表明,收储政策为市场注入信心,向社会传递政府稳价保供的明确信号,有助于稳定养殖端情绪,减少恐慌性出栏,避免产能非理性淘汰,有助于对猪价形成支撑。
冻猪肉收储稳定市场效果的释放叠加节日消费提振有望支撑价格。随着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临近,以及南方腌腊消费的逐步启动,猪肉消费有望迎来季节性回升。节日效应通常能够带动餐饮消费、家庭采购及加工需求增长。节日之前商家有备货需求,屠宰企业、批发市场及零售商通常会提前备货,短期采购需求上升,双节期间肉类消费需求较平日明显增加。
养殖场户需理性避免恐慌,顺势出栏。面对当前市场形势,养殖场户应保持理性,避免因恐慌情绪而盲目抛售或过度压栏。合理安排出栏节奏,根据自身养殖情况和市场行情,顺势出栏。同时,加强疫病防控,注意控制养殖成本。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和市场供需变化,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及时淘汰低效产能母猪,降成本、提质量。
总体来看,国家根据生猪供需和价格形势,综合采用产能、产量调减和储备肉调节等调控措施,将有效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冻猪肉收储政策发力,节日促消费回暖值得期待。养殖场户应坚定信心、理性应对,科学管理、顺势出栏,政府有效托举、市场消费提振与企业和农户科学生产和理性出栏协同,将促进生猪市场平稳并逐渐回暖。(作者:朱增勇)
文章来源:畜物产业经济观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