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鸡过程中,有一种病让不少养殖户头疼——它潜伏期长、传播隐蔽,一旦爆发不仅会导致鸡只大量死亡,还可能让整个鸡群“全军覆没”,它就是鸡马立克病。今天就带大家摸清它的“套路”,教你用科学方法守住养殖收益。
一、先搞懂:鸡马立克病到底有多“凶”?
鸡马立克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鸡,尤其是1-2月龄的雏鸡最易感,成年鸡虽有抵抗力但也可能携带病毒。它的可怕之处在于“隐蔽性”和“破坏性”双重叠加:
传播悄无声息:病毒会通过空气、羽毛、粪便、饲料甚至人员衣物传播,一只病鸡能让整个鸡舍的鸡“中招”,且病毒在环境中能存活数月;
症状多样难分辨:病鸡可能出现“劈叉”(腿神经受损,无法站立)、眼睛失明(虹膜褪色成灰白色,俗称“灰眼”)、内脏长肿瘤(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后期快速死亡),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发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致死率极高:急性型鸡马立克病的致死率可达50%-80%,即使少数鸡存活,也会因生长迟缓、产蛋率骤降失去养殖价值。
二、避坑!这些误区正在“坑”养殖户
很多养殖户在应对鸡马立克病时,容易踩中“认知陷阱”,反而加重损失:
1. “我家鸡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疫苗能降低发病风险,但并非100%免疫。如果疫苗接种时间太晚(超过1日龄)、运输保存不当(温度失控导致疫苗失效),或鸡舍后期病毒污染严重,仍可能发病;
2. “病鸡隔离就行,不用消毒”:鸡马立克病病毒抵抗力极强,普通消毒水难以杀灭。只隔离病鸡,不彻底消毒鸡舍、器具,病毒会持续扩散,导致新的感染;
3. “成年鸡没症状,不用管”:成年鸡可能是“隐性带毒者”,虽不发病,但会不断向环境中排毒,成为雏鸡的“隐形传染源”,这也是很多鸡舍反复发病的关键原因。
三、牢记3招!科学防控鸡马立克病
对付鸡马立克病,核心思路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这3个关键步骤一定要做到位:
1. 第一关:雏鸡“黄金1日龄”疫苗必打
这是防控最关键的一步!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必须接种鸡马立克病疫苗(常用血清2型+3型二联苗,保护率更高)。接种时要注意:
疫苗需在2-8℃冷藏保存,稀释后1小时内用完;
接种部位选颈部皮下注射,剂量准确(按说明书操作,避免漏打、少打)。
2. 第二关:鸡舍“彻底消毒”切断传播
病毒不怕普通消毒,必须用“强消毒方案”:
空舍时:先清理粪便、羽毛,用高压水枪冲洗鸡舍;再用2%氢氧化钠溶液(火碱)喷洒地面、墙壁,关闭门窗闷6-8小时;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15ml福尔马林+7.5g高锰酸钾),通风3天后再进鸡;
养殖中:每周用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轮换消毒,避免病毒产生耐药性。
3. 第三关:日常管理“堵住漏洞”
严把“引种关”:只从正规、无马立克病史的种鸡场引种,新鸡到场后隔离观察2-4周,确认健康再混群;
控制“密度关”:雏鸡舍密度不超过30只/㎡,成年鸡不超过10只/㎡,避免拥挤导致抵抗力下降;
做好“监测关”:每天观察鸡群,发现有“劈叉”、眼睛异常、精神萎靡的鸡,立即隔离并淘汰(病鸡无治疗价值,且会传播病毒),同时对鸡舍加强消毒。
最后提醒:鸡马立克病无特效药,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
一旦鸡群爆发马立克病,不仅会造成直接的死亡损失,还会影响整体的养殖周期和收益。希望各位养殖户能把以上防控方法落到实处,早接种、早消毒、早监测,让鸡群远离这个“隐形杀手”。
如果你在养殖中遇到疑似鸡马立克病的症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