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猪发烧是常见却不能忽视的问题。不少养殖户发现猪体温升高时,要么慌乱用药,要么不当回事,最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传播扩散,造成经济损失。今天就来聊聊猪发烧的关键应对方法,帮你科学处理,降低风险。

一、先搞懂:猪正常体温是多少?发烧了怎么判断?

首先要明确标准——健康猪的正常体温在 38℃-39.5℃ 之间,仔猪、育肥猪、母猪的体温会有轻微差异,但均在此区间内。当猪体温超过 39.5℃ 时,即可判定为发烧;若超过 41℃,属于高热,需紧急处理。

判断时要注意“正确测温”:建议使用兽用体温计,插入猪肛门3-5厘米,停留3-5分钟后读取数据,避免因测量方式错误导致误判。

二、别盲目用药!先找对发烧的“病根”

猪发烧不是单一疾病,而是身体应对异常的“信号”,常见原因主要有三类,用药前一定要先区分:

感染性因素: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或猪链球菌病、副伤寒等细菌性疾病,往往伴随咳嗽、腹泻、皮肤发紫等症状。

非感染性因素:环境过热(中暑)、饲料霉变、外伤感染、疫苗接种后应激等,通常无传染性,改善环境或处理诱因后会缓解。

其他因素:母猪产后消炎不彻底引发的产后热,仔猪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低烧等,需结合具体阶段判断。

三、科学应对步骤:这3步能帮您减少损失

1. 隔离观察,精准记录

发现发烧猪后,第一时间将其隔离到单独圈舍,避免可能的疾病传播。同时记录关键信息:体温数值、采食饮水情况、是否有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病猪的年龄和品种,这些信息能帮兽医更快判断病因。


2. 对症降温,避免“硬扛”

若体温在39.5℃-40.5℃,且猪仍能少量采食,可先通过物理降温缓解:用温水擦拭猪的耳后、腹部、四肢,或在圈舍安装风扇、洒水(避免温差过大),同时提供清洁饮水,补充电解质。

若体温超过40.5℃,或猪完全不吃不喝,需及时使用兽用退烧药(如安乃近、氟尼辛葡甲胺等),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剂量,避免过量损伤肝肾。


3. 及时就医,精准用药

如果物理降温和退烧药使用后,猪体温仍未下降,或症状加重(如皮肤发紫、呼吸困难),一定要联系专业兽医诊断,明确病因后再用针对性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避免盲目“换药”“加量”,导致耐药性或药物中毒。

四、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2点要做好

1. 做好日常管理:定期清洁圈舍,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饲料要新鲜无霉变,饮水定期消毒;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圈舍温度,减少应激。

2. 按时免疫接种:严格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疫苗接种,提高猪群抵抗力,从源头减少感染性发烧的可能。

猪发烧虽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大问题。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各位养殖户建立科学的应对思维,遇到问题不慌不忙,守护好猪群健康和养殖收益。如果有其他养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