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猪蓝耳病,不少养猪人都会心头一紧。这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病,一旦在猪场爆发,不仅会导致仔猪大量死亡、母猪流产,还可能引发继发感染,让养殖损失翻倍。但其实,只要摸清它的“脾气”,做好科学防控,就能有效降低风险。
一、先搞懂:猪蓝耳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猪蓝耳病的症状会因猪只年龄、病毒毒力不同而有差异,核心要关注这两类:
繁殖障碍型(母猪为主):怀孕母猪突然流产、产死胎或弱仔,尤其是怀孕中后期;空怀母猪配种率下降,出现反复发情。
呼吸障碍型(仔猪为主):新生仔猪(尤其是1月龄内)突然发烧(40-41℃)、咳嗽、呼吸困难,耳朵发紫(“蓝耳”由此得名,并非所有猪都会出现),死亡率极高;育肥猪症状较轻,多表现为呼吸道问题,生长速度变慢。
二、关键防控:别等发病才动手,这3步最关键
猪蓝耳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是核心,养猪人要做好这3件事:
1. 科学免疫,选对疫苗:根据猪场是否有疫情,选择合适的疫苗(灭活苗或弱毒苗)。母猪配种前、仔猪断奶前后是关键免疫节点,务必按时接种,同时避免不同疫苗混合注射,减少应激。
2. 严控“外来风险”:新引进的猪只必须隔离观察45天以上,确认健康后再混群;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猪场,进出人员要消毒(换衣、换鞋、洗手),车辆需经过消毒池(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
3. 做好猪场管理,减少诱因:保持猪舍通风干燥,避免密度过高(尤其是仔猪舍);定期清理粪便、消毒(每周至少1次,可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益生菌,提高猪只抵抗力,避免温差过大、饲料霉变等应激因素。
三、万一发病:别慌!这样减少损失
如果猪场出现疑似病例,别乱用药,先做好这2点:
1.及时隔离,避免扩散:立即将病猪隔离到单独猪舍,病死猪要无害化处理(焚烧、深埋,严禁随意丢弃),污染的猪舍、器具用强酸强碱类消毒剂彻底消毒。
2.对症治疗,降低死亡:针对发烧,可使用解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针对呼吸道症状,用抗生素(如氟苯尼考,需遵医嘱)预防继发感染;给病猪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帮助恢复体力。同时,全群猪只可紧急免疫疫苗(需咨询兽医,根据疫情情况决定)。
猪蓝耳病虽棘手,但只要养猪人摸清它的规律,做好“预防-监测-应急”三步,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养殖不易,科学防控才是硬道理,快把这份指南转给身边的养猪朋友吧!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