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养鸡户来说,鸡群健康是效益的关键。但有一种体型微小、昼伏夜出的害虫,正悄悄吸食鸡的血液,引发产蛋率下降、鸡只消瘦甚至死亡——它就是鸡红螨。今天就带大家认清鸡红螨的危害,掌握科学防治方法,守护鸡群和养殖收益。
一、先搞懂:鸡红螨是什么?
鸡红螨,也叫鸡刺皮螨、禽螨,是养鸡场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成虫体型仅0.6-0.7毫米,肉眼看像微小的红色或褐色小点,吸血后身体会膨胀成暗红色“小血珠”。
它最“狡猾”的特点是不长期寄生在鸡身上:白天躲在鸡舍的缝隙(如笼具接口、墙角裂缝、料槽下方、栖架缝隙)、粪便堆积处或垫料里,晚上趁鸡休息时爬出来,用口器刺破鸡的皮肤吸血,吃饱后又钻回缝隙中隐藏,很难被及时发现。
二、别忽视!鸡红螨的3大危害
鸡红螨看似“不起眼”,但长期存在会给鸡群和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
直接伤害鸡群健康:鸡红螨每晚吸血1-2次,一只鸡每晚可能被数十只螨虫叮咬。长期下来,鸡会出现贫血(鸡冠、肉髯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幼鸡可能因失血过多直接死亡,成年鸡则会消瘦、生长迟缓。
导致产蛋率大幅下降:被螨虫频繁叮咬的蛋鸡,会因应激、贫血影响生殖功能,产蛋率可能暴跌10%-30%,还会出现软壳蛋、破壳蛋增多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停止产蛋。
传播疾病,扩大危害:鸡红螨不仅吸血,还会携带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在叮咬不同鸡只时传播疾病,引发鸡群大规模发病,增加养殖风险。
三、早发现!3个判断鸡舍有红螨的信号
由于鸡红螨昼伏夜出,日常巡查容易遗漏,可通过这3个细节判断:
1. 观察鸡群状态:若蛋鸡突然产蛋率下降、鸡冠苍白,或鸡只频繁甩头、啄痒、焦躁不安(因螨虫叮咬瘙痒),要警惕红螨问题。
2. 检查鸡舍缝隙:白天用手电筒照射鸡笼缝隙、墙角、料槽与地面的接口处,若看到红色/褐色小点(螨虫成虫),或白色的螨虫卵(附着在缝隙中),说明已滋生红螨。
3. 用“白纸测试法”:晚上将一张白纸铺在鸡笼下方或栖架旁,静置1-2小时后观察,若纸上出现移动的小红点(吸血后的螨虫),即可确认感染。
四、抓关键!鸡红螨的科学防治方法
鸡红螨繁殖速度极快(雌螨吸血后2-3天就能产卵,1周左右完成一代),一旦爆发很难清除,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 日常预防:切断滋生源头
定期清洁鸡舍:每周清扫鸡舍粪便、残留饲料和脏污垫料,避免有机物堆积(螨虫喜欢在潮湿脏污环境繁殖);每月用高压水枪冲洗鸡笼、地面,重点冲刷缝隙处,减少螨虫藏身地。
做好鸡舍密封:修补鸡舍的墙角裂缝、笼具破损处,堵塞门窗缝隙,防止外界螨虫(如野鸟、老鼠携带)进入;定期检查新引进的鸡只,确认无螨虫后再混群,避免“带入新虫源”。
保持鸡舍干燥:螨虫怕干燥,可通过加强通风(如安装排气扇)、控制饮水器漏水,将鸡舍湿度保持在60%以下,抑制螨虫繁殖。
2. 药物防治:分“环境消杀”和“鸡体驱虫”
环境消杀(关键步骤):针对螨虫白天隐藏的缝隙,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2000倍) 、10%氯氰菊酯乳油(稀释1500倍) ,用喷雾器重点喷洒鸡笼缝隙、墙角、料槽下方、栖架等部位,确保药液渗透到缝隙中;间隔7天再喷1次(杀灭刚孵化的螨虫卵),连续2-3次可有效控制。
注意:消杀前需将鸡群移出鸡舍,消杀后通风24小时再让鸡群回归,避免药物残留中毒。
鸡体驱虫(辅助手段):若鸡只已被螨虫叮咬,可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预混剂(按说明书剂量,每千克饲料添加0.2-0.3克),连用5-7天,通过鸡的血液让螨虫吸食后死亡;也可给鸡群喷洒0.5%马拉硫磷溶液(稀释后避开鸡的眼睛、口鼻),直接杀灭体表的螨虫。
3. 物理防治:简单易操作的辅助方法
高温暴晒:将可移动的鸡笼、垫料、栖架等搬出鸡舍,在阳光下暴晒4-6小时(高温可杀死螨虫和虫卵),尤其适合小规模养鸡户。
设置“粘螨板”:在鸡笼下方、门口等螨虫活动频繁的区域,放置粘虫板(选择粘性强的型号),可粘住夜间活动的螨虫,减少螨虫数量,同时也能作为判断防治效果的依据。
五、重要提醒:防治鸡红螨的2个误区
误区1:“只治鸡,不治环境”——鸡红螨主要藏在环境中,只给鸡驱虫不消杀环境,螨虫会持续从缝隙中爬出来叮咬鸡,永远治不完。
误区2:“杀虫剂越浓越好”——过量使用杀虫剂会导致药物残留,危害鸡群健康,甚至污染鸡蛋,必须按说明书稀释后使用。
鸡红螨虽然隐蔽,但只要做好日常清洁、及时发现信号、科学用药消杀,就能有效控制。如果你的鸡舍曾受红螨困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防治经验;若有疑问,也可以留言提问,一起守护鸡群健康!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