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滑,部分地区已跌入"6元时代"。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华储网同日发布通知,计划于8月25日进行1万吨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

22日,华储网连发四次储备冻猪肉轮换收储通知,收储总计达2.9万吨,而轮换出库则为1.9万吨,消息一经发布,明显增强了市场信心;8月24日多地猪价迎来小幅回温上涨。

01 价格跌入“6元时代”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近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6:1以下,正式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的三级预警区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33周(8月11日—8月15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08元,环比下跌0.8%,同比下跌34.8%,跌幅持续扩大。

8月24日,全国生猪价格呈现“局部回暖、多数持稳”的修复态势。北方主产区因规模场缩量出栏、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标猪供应阶段性偏紧,价格小幅反弹0.1-0.2元/公斤,其中河北、山西等地涨幅居前。南方市场供需矛盾缓解,广东、海南等高价区维持7.5-8.0元/斤平稳运行,广西、云南等低价区则因集团场集中出栏压制行情,价格持平。全国外三元均价较前一日微涨0.02元/斤至6.88元/斤,但同比仍跌33.16%,处于近四年同期低位。

当前市场呈现“供需博弈加剧”特征。北方养殖端压栏惜售与二次育肥入场对冲了部分供应压力,而南方高温抑制消费需求,屠企开工率仅25%-26%。此轮价格下行主要源于供应相对过剩、需求疲软及市场情绪的共同作用。

02 政策“组合拳”出台,中央收储及时托市

面对持续低迷的猪价,中央冻猪肉收储政策及时出台。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信息,确认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同日,华储网发布通知,明确将于8月25日进行1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竞价交易。

22日,华储网连发四次储备冻猪肉轮换收储通知,收储总计达2.9万吨,而轮换出库则为1.9万吨。

收储政策释放出明确的“托市”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防止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加剧价格下跌,保障养殖户基本利益,同时为消费旺季增加供给储备,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03 本次轮储释放三大利好信号

1、稳定市场预期,遏制恐慌性抛售

当前生猪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困境: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4043万头(超正常保有量3.7%),叠加南方猪病风险,养殖户加速出栏导致价格持续承压。在此背景下,中央冻猪肉轮储政策通过“收储2.9万吨+轮换出库1.9万吨”的组合操作,释放明确的托市信号。例如,2025年8月25日启动的1万吨收储竞价交易,直接锁定约20万头生猪出栏量,短期内减少市场流通量5.2%,有效缓解养殖户对价格踩踏的恐慌情绪。政策通过“以量换价”稳定短期价格中枢,为行业争取产能调整的时间窗口。

2. 动态调节供需,平滑价格波动

轮储机制通过“收储-轮换-放储”的动态循环,精准对冲市场阶段性供需矛盾,有望进一步带动CPI上涨。夏季高温导致消费疲软,当前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已降至22.22%,轮储政策加速冻品去库存,为后续收储腾出空间,形成供需调节的良性循环。

3. 倒逼产业升级,重塑行业格局

政策通过“质量管控+产能硬约束”双重手段推动行业转型。农业农村部要求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并严控出栏体重(≤120公斤),2025年上半年头部企业已淘汰低效母猪超15万头,行业集中度提升至68%。

长期看,政策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竞争”,2026年生猪出栏量拐点有望出现,行业进入“小波动、稳盈利”新周期。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艾栗)、华储网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