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十四天,天气有了明显变化,养猪也迎来了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猪的生长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收益,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立秋后养猪的要点。

一、精细调控猪舍温度,谨防温差应激

虽说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但“秋老虎”偶尔还会发威,白天依然炎热,而早晚却凉意渐浓,昼夜温差能达到10℃左右,这对猪群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猪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仔猪适宜温度在28 - 32℃,成年猪适宜温度在18 - 23℃。若温度过低,猪体就会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生长速度减缓,免疫力也会下降;温度过高,则会引发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减少、呼吸加快,甚至中暑。

养猪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白天继续做好防暑降温,比如开启风机、湿帘,给猪舍洒水,但避免直接用冷水冲淋猪身;夜间注意保暖,关闭部分通风口,给猪舍加盖草帘,防止贼风直吹猪群,尤其是仔猪和妊娠母猪。

二、科学调整饲料,助力猪群“贴秋膘”

夏季高温,猪的食欲往往不佳,摄入营养不足。立秋后,天气凉爽,猪的胃口大增,正是“贴秋膘”的好时机。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玉米、豆粕等高能量、高蛋白饲料的比例,帮助猪囤积脂肪,增强体质。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比如每吨饲料中添加200 - 300克复合维生素,保证营养均衡。

另外,秋季新玉米开始上市,在使用时要注意,新玉米水分含量高,容易发霉变质,最好先进行晾晒、烘干处理,再与旧玉米搭配使用。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脱霉剂,防止霉菌毒素危害猪群健康。

三、严格加强防疫,严防疾病侵袭

秋季气候多变,是猪病的高发期,像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口蹄疫等疾病都可能找上门。所以,防疫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首先,要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每周至少1 - 2次,可用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等消毒剂,对猪舍地面、墙壁、食槽、饮水器等进行彻底喷洒,杀灭病菌。

其次,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及时给猪群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

再者,加强猪群的日常观察,一旦发现猪有咳嗽、发热、腹泻等异常症状,要及时隔离诊断,对症治疗,防止疾病传播扩散。

四、合理安排驱虫,保障猪群健康

秋季天气潮湿,寄生虫活跃,如蛔虫、疥螨等,不仅会抢夺猪的营养,影响生长,还可能传播疾病。因此,驱虫工作必不可少。

可以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驱虫药,进行体内外驱虫。对于母猪,在分娩前1 - 2周和配种前1 - 2周各驱虫一次;育肥猪在30 - 40日龄、60 - 70日龄各驱虫一次;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一次。驱虫后,要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防止二次感染。

立秋后的这段时间,对养猪人来说至关重要,只要做好温度调控、饲料调整、防疫和驱虫等工作,就能让猪群健康生长,为后续的养殖收益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