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态制剂,可调节猪只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提高生长速度(+12%)、降低料肉比(-10%)、提高猪只免疫力的效果,综合头均成本可降低30元左右,并且可促进分解猪只消化道内的毒素,提高猪肉品质; 猪场可用的微生态制剂种类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1、乳酸菌类:属于猪消化道内最常见菌群,包括嗜乳酸杆菌、乳酸球菌、粪链球菌等;功效:可生成乳酸维生素、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提高猪只消化吸收能力;
2、芽胞杆菌类:在猪只消化道内数量很少,包括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需氧;功效:可为猪只肠道制造厌氧环境、促使益生厌氧菌增殖和有机酸的生成,降低大肠杆菌的活性,治疗仔猪腹泻;
3、双歧杆菌类:属于猪只肠道内重要性高的益生菌,提高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消化吸收率、提高猪只免疫力;
4、酵母菌类:在猪只肠道中部分存在,能够提高猪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
5、复合微生态类:属于多类益生菌制作的复合制剂,可有效提高猪只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稳定细菌平衡和免疫能力,一般由芽胞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组成; 6、哺乳仔猪胃肠道特点:新生仔猪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并在哺乳期从母猪体内获取肠道菌群;
①仔猪出生1天:仔猪空、回、盲、直肠分别会定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肠球菌、酵母菌等;
②仔猪8-22日龄: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消化球菌变成优势菌群,且初期胃酸分泌不足,肠道PH值偏高;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的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绿色养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技术:
一、作用机制
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通过竞争性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定植,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
2. 改善消化功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辅助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产生有机酸(如丙酸、丁酸),降低肠道pH,抑制有害菌。
3. 增强免疫力:刺激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对病原的抵抗力。
4. 净化养殖环境:分解粪便中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减少臭味,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
二、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应用技术
1. 仔猪阶段(哺乳+保育期)
- 核心目标:减少腹泻、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
- 应用方式:
- 哺乳仔猪:出生后3-5天开始,通过口服或混饮补充枯草芽孢杆菌(每头每天10-20亿CFU),可与初乳混合投喂,帮助建立健康肠道菌群,降低黄白痢发生率。
- 保育仔猪:断奶后1-2周是应激高峰期,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每吨饲料添加500-1000克,活菌数≥200亿CFU/克),连续使用2-3周,缓解断奶应激导致的消化不良和腹泻,提高日增重5%-10%。
2. 生长育肥猪阶段
- 核心目标: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降低料重比。
- 应用方式:
- 全程或阶段性(如10-100公斤)在饲料中添加,每吨饲料添加300-500克(活菌数≥200亿CFU/克),可提高日增重8%-15%,降低料重比0.1-0.2,减少肠道疾病(如回肠炎、腹泻)发生。
- 夏季高温时配合使用,可缓解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和肠道菌群紊乱。
3. 母猪阶段(空怀+妊娠+泌乳期)
- 核心目标:改善繁殖性能、提高泌乳量、减少产后感染。
- 应用方式:
- 妊娠母猪:妊娠后期(85天至分娩)添加,每吨饲料500-800克,可促进胎儿发育,减少便秘(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酶类和有机酸可软化粪便),降低难产风险。
- 泌乳母猪:哺乳期全程添加,每吨饲料600-1000克,可提高泌乳量10%-15%,改善乳质(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同时减少乳房炎、子宫炎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