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8元/公斤!
羊肉价格波动收窄,养殖效益回升
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 月 23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59.58 元 / 公斤,环比微涨 0.2%,延续了 2025 年以来的企稳态势。
这一价格虽较 2021 年峰值仍有差距,但已显著优于 2024 年同期水平,标志着肉羊产业正逐步走出长达四年的下行周期。

从价格走势看,肉羊出栏价格和羊肉价格的 “双企稳” 特征尤为明显。2025 年第 1 周至第 24 周,肉羊出栏价格从 31.35 元 / 公斤微降至 30.72 元 / 公斤,降幅仅 2.01%,而 2024 年同期降幅达 8.60%;羊肉价格从 69.88 元 / 公斤波动降至 69.32 元 / 公斤,降幅 0.80%,显著低于 2024 年同期的 7.20%。
这一变化意味着,经过 24 周的市场博弈,价格下行压力已基本释放,市场进入供需再平衡阶段。
养殖效益的同步改善更为关键。农业农村部肉羊监测数据显示,2025 年以来养殖户每出栏一只肉羊平均纯收益稳定在 35 元左右,结束了 2021 年以来的持续亏损。尽管部分中小养殖户仍面临成本压力,但全行业已实现整体盈利,这为产能优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缓冲。
存栏量减少2228万只
供给收缩为价格反弹奠定基础
本轮市场企稳的核心动力在于产能深度调整。2021 年羊肉价格见顶后,持续四年的价格下跌迫使养殖户主动去产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末全国肉羊存栏量降至 3.0 亿只,同比下降 6.8%,降幅较 2023 年扩大 5.6 个百分点;2025 年一季度末存栏量同比再降 6.9%,创 2017 年以来同期新低。

能繁母羊存栏量的下降更为显著,2024 年新生羔羊数量同比减少 4.8%,2025 年 1-5 月同比再降 3.36%,预示着未来 12-18 个月羊肉供给将持续收缩。
供给端的收缩体现在三个层面:
国内产量下降:2024 年全国羊肉产量 518 万吨,同比下降 2.5%;2025 年一季度产量 106 万吨,同比降幅扩大至 5.1%。
进口量减少:2024 年羊肉进口量 36.6 万吨,同比大幅下降 15.5%;尽管 2025 年 1-4 月进口量同比增长 3.25%,但综合 2024 年初至今数据,进口量仍同比下降 10.88%。这反映出国际市场低价羊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已明显减弱。

产能结构优化:中小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以铁岭市为例,当地规划到 2025 年肉羊年出栏量达 34 万只,年均增长 5%,政策引导下的产能集中化趋势显著。
这种供给收缩与 21 世纪以来的三次价格波动形成鲜明对比。2003 年 “非*典*”、2013 年 “小反刍*兽疫*” 和 2020 年新*冠*引发的价格下跌,均以短期冲击为主;而本轮调整则是市场自发的产能出清,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和结构性特征。
当前肉羊存栏量已接近 2019 年水平,处于 2017 年以来的周期低位,为价格反弹创造了必要条件。
消费量增长4.2%!
消费结构转型打开增长空间
在供给收缩的同时,羊肉消费需求正经历结构性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饮食理念普及,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高。
2025 年一季度大型商超数据显示,顾客人均羊肉消费量同比增长 4.2%,增速高于猪肉(1.8%)和牛肉(3.1%)。
这一趋势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明显,其消费决策更关注产品品质、品牌故事和消费场景,推动羊肉产品向高端化、细分化发展。
消费升级体现在三个维度:
品类多元化:从传统整羊销售向分割肉、预制菜、休闲食品延伸。例如,羊肉卷、羊肉串等火锅烧烤食材占据电商销售主导地位,而有机认证、草饲羊肉等高端产品增速超过 20%。
场景日常化:羊肉消费从节日聚餐向日常餐桌渗透。北方地区的羊肉火锅、烧烤等传统消费习惯持续强化,南方市场则通过 “羊肉汤”“羊肉煲” 等品类拓展,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渠道电商化: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重塑消费路径。2025 年一季度,羊肉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28%,其中 90 后消费者占比达 45%,成为核心增长极。
这种需求升级与资源环境约束形成鲜明矛盾。肉羊养殖面临土地资源紧张、饲料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重压力,产能扩张空间有限。供需错配下,羊肉市场正从 “量增” 转向 “质升”,优质优价特征日益显著。
羊价即将上涨?
秋季或成价格反转关键节点
综合供需变化,农业农村部肉羊监测预警首席专家肖海峰判断:2025 年秋季将成为羊价反转的关键窗口。
这一结论基于三大核心逻辑:
产能释放进入尾声:当前能繁母羊存栏量已处于 2017 年以来的低位,新生羔羊数量持续减少。按照肉羊 12-18 个月的生长周期,2025 年下半年市场供给将进入实质性短缺阶段。
季节性需求爆发:秋冬季是羊肉消费传统旺季,火锅、烧烤等场景拉动需求环比增长 30%-40%。2024 年同期羊肉价格因供给过剩未能充分反映需求弹性,而 2025 年供需紧平衡下,价格涨幅有望超过 10%。
成本支撑力度增强:尽管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有所波动,但规模化养殖的成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2025 年一季度肉羊养殖成本同比仅上涨 1.2%,显著低于 2024 年的 4.5%,为价格上涨预留了空间。
历史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21 世纪以来的三次价格波动中,产能出清后的价格回升周期平均为 18-24 个月,且涨幅普遍超过 20%。当前市场已处于调整周期的第 40 个月,价格反转条件已基本成熟。
肉羊产业长期展望
景气周期或将持续 3-5 年
从更长周期看,肉羊产业有望进入3-5 年的景气上升通道。这一趋势由三大结构性因素驱动:
消费升级不可逆:随着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肉类消费结构加速优化。预计到 2030 年,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 5.2% 提升至 7.5%,市场规模突破 2000 亿元。
产能恢复有瓶颈:能繁母羊存栏量从低位恢复需要 2-3 年时间,且环保政策限制下,散养户退出后规模化补栏速度有限。预计 2026-2027 年羊肉供给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国际竞争趋缓和:尽管 2025 年一季度羊肉进口量同比增长 3.3%,但主要来源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产能也面临收缩压力,未来进口量难以大幅回升。
在此背景下,养殖户需把握三大战略机遇:
品质升级:发展有机、绿色养殖,对接高端消费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
模式创新:探索 “公司 + 农户”“合作社 + 基地” 等组织形式,降低市场风险。
成本管控:利用酒糟、秸秆等非常规饲料,推广智能化养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025 年将成为肉羊产业的转折之年。随着产能出清接近尾声、消费需求持续升级,羊价秋季上涨已具备坚实的市场基础。
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既是化解前期亏损的 “解困之机”,更是转型升级的 “战略窗口”。唯有紧跟市场趋势,强化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才能在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如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揭示的:历经四年调整,肉羊产业正站在新一轮繁荣的起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