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当兽用化药深陷价格战泥潭(氟苯尼考价格腰斩、替米考星跌破成本线),动物疫苗领域也频频传来降价消息:口蹄疫疫苗跌破5元/头份,圆环疫苗价格缩水40%......这引发了一个关键疑问:动物疫苗是否会重蹈化药覆辙,陷入无底线价格内卷?

动物疫苗和兽用化药现状 价格战硝烟已现

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低迷,养殖企业在盈亏平衡线苦苦挣扎。这也导致疫苗、兽用化药等产品供大于求,被迫采取降价、减产等措施。

例如在猪板块,2023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200元,而集团化养殖企业集中采购,议价权向养殖企业倾斜,而新兽药批文激增(2023年新增89个),同质化竞争加剧,这也倒逼猪企疫苗采购压价。

同样在家禽板块也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今禽用疫苗新城疫、禽流感灭活苗单瓶(250ml)价格从30元压至10-15元。

在兽用化药领域,如今深陷价格战泥潭氟苯尼考价格腰斩、替米考星跌破成本线,氟苯尼考从700元/kg降至200元/kg以下,替米考星跌破300元/kg。且价格仍在下降,进入内卷的循环当中。

不同之处:免疫失败无法承受的痛

虽然,疫苗和化药一样,正在被企业降本增效,然而,他们仍有很多差异性。

首先,在技术方面,疫苗等生物制品有着天然屏障,毒株选育需数年迭代,如PED疫苗毒株驯化耗时5年,VAXXITEK®HVT-IBD载体疫苗则从经历实验室数年筛选而出,且生产工艺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兽用化药技术壁垒较低,研制等合成工艺要求不高。可替代性较强。

疫苗的研发周期通常较长,且研发难度较大。从疫苗的研发到上市,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且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严格的审批程序。而化药的研发周期相对较短,研发难度相对较低。因此,疫苗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较大,需要在价格上获得一定的回报来支持后续长期的研发投入。

另外,为了保证在降本的同时,养殖企业对于免疫失败的代价不可承受。如果企业在免疫方面打折扣,其健康风险将成倍增加。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养殖场发生较大规模疫情。例如在2022年某企业蓝耳苗降价50%后抗原不足,致猪场免疫失败损失超亿元。

尽管价格承压,动物疫苗因四个维度仍难以完全复刻化药式内卷:

破局之道:从“卷价格”到“卷价值”

对于疫苗企业而言,从长期看,卷价格只能会使企业和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劣币驱逐良币。从而使得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危害养殖安全。与其卷价格,不如卷价值。在技术方面,可以利用工艺将抗原程度提高,降低成本;另外,不能忽视创新方面的力度,更要加强价值的提升。

行业未来属于两类企业:

技术驱动型:用基因工程/mRNA平台突破成本极限

方案提供者:通过“疫苗+诊断+管理”绑定头部养殖集团

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动物保健市场深度耕耘30余年,建立了从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到诊断监测的完整产业链,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客户的反馈,不断地投入成本进行产品升级。今年,勃林格南昌工厂从技术、绿色和产品品质三大方面进行升级,护航家禽产业稳健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