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南昌,听了一堂王祖力老师关于猪周期历史逻辑与现实变化的课,对于王老师的观点深有感触!

核心的观点,就是猪价已经从之前的大动荡时代来到了当前成本为王的微利时代!

在谈到猪周期发展的历史,王老师介绍了从2002年到2022年,这20年经历的5轮猪周期,正好每个周期是4年时间。

每轮猪周期,都有重大事件的加持,比如

第一轮周期中,有2003年非典、禽流感的影响;

第二轮周期中,有2006年蓝耳病的爆发,当时还称之为无名高热病。

第三轮周期中,有2010年仔猪腹泻的爆发;

第四轮周期中,有2014-2015年开始的大环保督查,拆除了一大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猪场;

第五轮周期中,更有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

在这五轮周期中,猪价的波动幅度一轮比一轮大,每轮周期中的谷底往往是在4-6月份,叠加的大事往往是在猪价低迷时段发生。

从2022年到今天,实际上处于第六轮或者第七轮猪周期,也即是说,目前的猪周期,变化时间越来越短,1-2年就是一个周期。

从以上5轮周期的规律来看,目前周期时间短,王老师分析是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暂时未出现外部因素叠加冲击和影响。个人的理解就是非瘟相对温和,没有重大动物疫病的影响。

二是散养户大量退出,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这个原因是肉眼可见的。散户在整个群体中的占比已经快速下滑,目前全国应该不到30%。

三是调控能力变强,比如说养殖场户自我的调节能力、国家出台的产能实施方案,信息化的透明度显著提升。

四是肥转母技术的成熟,加快产能恢复的速度。这个技术的成功,大大缩短了原来从后备培育再到配种、妊娠的时间周期。

肥转母的占比,在非瘟严重时期,我记得做过一次调查,好像是超过30%,个别场甚至超过50%。肥转母大量的使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是信息化手段广泛使用,使得赌行情的现象增加,让周期价格高峰提前。

目前猪周期表现出新特点,王老师总结了几个显著的特征:

产能调整的深度收窄,调控更能得心应手;

价格波动幅度趋缓,大幅波动的时代已经过去;

周期时间长度缩短,至少不过再出现4年这样的一个周期;

价格涨跌速度加快,在小区域范围内涨跌更替交换频繁。

在谈到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时,王老师给出了他个人的观点:

一是经历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行业疫病防控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是排除异常因素影响,未来生猪产能或长期处于相对饱和状态;

三是猪周期依然存在,但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将有所趋缓;

四是与历史平均4年一轮周期相比,未来周期持续时间将更短。

从2024年到今天的价格走势,印证了王老师当前的这种观点。

价格变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调控的力度越来越大。

今天刚刚看新闻,说是要将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调减100万头。

随着头部企业越来越集中、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调控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从以上的分析,得到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未来生猪价格的波动,将不再会出现之前的大波动,将会进入波动幅度较少的、相对成熟的微利时代。

当然,我们并不能坚定地认为未来一定会是这样,这个判断的前提是没有重大事件的加持来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

比如又突然强化的环保督查,是不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变化不定的国际贸易会不会对养猪业造成大的影响?

这些还都未可知,但有一点是可明确的,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本管控、以成本为王来重新定义未来的养猪业。

未来的竞争也将围绕生猪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技术的提升,来打造成本优势!

文章来源:猪事茶话会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