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优质膏粗饲料供应能力

人均耕地面积少、饲料用粮不足是我国畜牧业将长期面临的问题。提高畜产品产量必须考虑现有耕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应大力发展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畜产品生产。奶牛生产对饲料资源的占用量与奶牛的单产水平有关,单产越高则饲料转化率越高。因此,努力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是我国奶牛业,尤其是农区奶牛业应始终坚持的技术发展方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与奶牛业结合的牧草、饲料作物的生产对于农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长期二元结构种植习惯的影响,我国农区的优质青粗饲料生产能力不足,奶牛的粗饲料主要依靠农作物秸秆,制约了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并导致了代谢病发病率升高、牛奶的乳脂率偏低等问题。发展农区牧草、饲料作物种植,将其用于奶牛日粮可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饲料营养物质产量,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且牧草、饲料作物种植对肥料、人工投入的需求较少,一些牧草、饲料作物冬春季节可以生长,豆科牧草还具有固氯作用,具有减少冬春季节土地裸露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再进一步说,牧草、饲料作物用于奶牛的饲料,价格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提高奶牛优质青租饲料供应能力方面,应积极研究推广适于不同地区种植的牧草饲料作物和种植技术,研究推广与奶牛生产结合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建立健全牧草饲料作物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02健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传评估,加快实行奶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生鲜乳质量。

1.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  以种牛引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奶牛原良种场建设,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核心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

2.提升种公牛站生产经营能力  加大种公牛站设施改造和先进生产设备配备力度,健全种公牛遗传评定和后裔测定体系,加快推进种公牛站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提高自主培育种公牛的能力和优质冻精供应能力。

3.健全生产性能测定体系  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改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并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完善有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和改良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奠定奶牛品种改良的技术基础,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

4.完善优质冻精推广体系  加强奶牛配种站点液氮罐、液氮运输车、改良配种器材配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奶牛优质冻精推广体系。


03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工作

我国奶牛业长期集中在城市郊区,近几年农村奶牛饲养业发展很快。由于缺少奶牛饲养管理经验,一些农户仍然采用黄牛饲养的方法饲养奶牛,造成奶牛的产奶量多在3000~4000千克。应加强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工作。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奶牛养殖小区的推广。养殖小区模式既有利于奶牛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又便于生产管理和奶源质量的控制。此外,加强奶牛饲料营养、兽医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奶农提供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也是普及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应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