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6月,仔猪市场呈现震荡下滑局面。全国 7 公斤仔猪均价持续下探,截至6月10日已跌至420-510元/头,环比跌幅超8%。北方地区跌幅显著,如吉林、河北15公斤仔猪价格跌至540-580元/头,较上月下跌近100元。南方高价区(如广东、上海)虽试图扛价,但成交清淡,云南、甘肃等地已现540元/头的 “地板价”。

补栏旺季,仔猪价格持续下探

通常情况下,2-7月份为仔猪补栏旺季,但今年仔猪价格表现偏弱,未出现2024年的强势走高。随着仔猪供应逐步恢复正常,需求有所回落,图1所示,2025年与2023年二季度仔猪价格走势基本一致。步入猪肉消费淡季,猪价有走低预期,高价仔猪走货困难,再次利空仔猪行情,7公斤仔猪价格或仍有下探空间。

从仔猪供应端来看,近期部分养殖集团主动出栏仔猪,主要原因是猪价下跌导致养殖端利润空间缩减,因此出栏仔猪以平衡养殖端盈利。从数据面来看,2025年1-4月我国新生仔猪数量呈现连续环比递增的趋势,环比增幅分别为1.57%、0.60%、0.60%、1.80%,仔猪供应十分充裕。

供需失衡的原因

供应端放量:2025年1-4月新生仔猪数量连续环比增长,叠加企业主动出栏仔猪以平衡养殖端利润,市场供应持续宽松。此外,新丹系二元母猪留种结构优化提升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仔猪后续供应。
需求端萎缩:二次育肥补栏近乎停滞,主要因肥猪价格与养殖成本倒挂,养殖户补栏亏损风险高企
。同时,夏季消费淡季导致屠宰场冻库积压,终端需求疲软加剧市场悲观情绪。

成本与预期的双重压制

养殖成本压力:尽管豆粕价格受南美丰产影响下行,但玉米价格因中储粮收储政策及进口替代品减少呈现震荡上行趋势,饲料综合成本仍存压力。外购仔猪育肥模式下,仔猪价格暴跌虽降低补栏成本,但肥猪价格低迷导致整体盈利空间被压缩。

市场预期转弱:养殖端普遍看空后市,认为2025年下半年生猪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叠加企业母猪生产性能提升,仔猪价格缺乏反弹基础。卓创资讯监测显示,2025 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量仍将环比增加,进一步强化了 “供强需弱” 的市场逻辑。

行业普遍认为当前价格下跌是前期产能扩张的 “后遗症”。202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接近4100万头,叠加PSY提升至20头以上,仔猪供应过剩成为必然。部分机构指出,价格下跌倒逼养殖户淘汰低效产能,长期有助于市场供需再平衡。

此外,季节性因素也放大了波动。传统补栏旺季(2-7)月未现往年的价格反弹,主要因高温抑制消费、二育谨慎入场,导致旺季需求不及预期。此外,冻品库存高企(屠宰场冻库利用率超 48%)进一步压制猪价上行空间。

综合来看,近期仔猪价格继续下跌,从侧面反映出养殖端对于2025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仍持悲观态度。并且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量仍呈现环比增量趋势,叠加企业母猪生产性能提升,因此猪价及仔猪价格缺乏明显上涨基础。短期来看,6月份国内7公斤仔猪价格环比下跌,同时叠加猪肉消费淡季,且二育入场情绪转弱,补栏心态不强,生猪利多支撑因素减少,亦也拖累仔猪市场补栏积极性,因此预计2025年三季度国内7公斤仔猪价格或继续下滑。

短期操作建议

补栏需谨慎:外购仔猪育肥需等待肥猪价格站稳14.5元/公斤以上,或仔猪价格进一步触底,如7公斤仔猪跌破400元/头。自繁自养户可利用低价仔猪优化种群结构,淘汰低效母猪。

现金流管理:加速出栏大猪(130公斤以上)以回笼资金,避免压栏导致成本激增(夏季料肉比升高0.2,压栏1个月成本增加约120元/头)。部分企业通过期货对冲锁定远期利润,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总之,仔猪价格暴跌是生猪周期下行阶段的典型表现,本质是产能过剩、成本博弈与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短期来看,价格或延续弱势,但中长期随着低效产能出清、头部企业成本优势凸显及政策调控发力,行业将逐步进入 “低波动、稳盈利” 的新阶段。养殖户需理性看待短期阵痛,通过技术升级、模式创新及政策借力,在新一轮周期中占据主动。

来源:综合自卓创资讯、养猪信息网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