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养殖行业中仔猪价格呈现出迅猛上涨态势,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以 7 公斤断奶仔猪为例,其价格已攀升至 580 元 / 头,15 公斤仔猪价格更是涨至 600 - 750 元 / 头,甚至出现仔猪价格高于部分肥猪售卖价格的反常情况,这在以往生猪市场中极为罕见。此轮仔猪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仔猪

供应端冲击:疫情引发的供应短缺

(一)PED 疫情的大规模暴发

2025 年一季度,全国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病数达到 79366 头,同比增长 58.44%,涨幅显著。仅 3 月份,发病数就达 30116 例,较 2 月增加 8000 例。对比 2024 年全年 21 万余头的发病数,2025 年一季度发病数在全年占比可观,充分彰显此次疫情的严峻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河南、山东、四川等养猪大省是 PED 疫情的高发区域。这些地区养猪业发达,养殖密度大,一旦有猪只感染 PED 病毒,极易在猪群中快速传播。部分养殖场卫生条件欠佳,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如粪便处理不及时、消毒不彻底等,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此外,生猪交易频繁,动物流动量大,进一步加剧了病毒传播风险。

(二)高死亡率导致仔猪供应锐减

PED 对仔猪,尤其是 10 日龄以内的仔猪危害极大。感染该病毒后,7 日龄以内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 100%,部分康复仔猪发育迟缓成为僵猪;1 周龄哺乳仔猪若持续腹泻 3 - 4 天,因脱水死亡的平均死亡率达 50%,极端情况下可达 90%。

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猪场,刚出生的仔猪感染病毒后,短时间内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透明状,并伴有呕吐症状,迅速脱水、身体虚弱,最终夭折。存活下来的仔猪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体型瘦小,养殖价值大幅降低。

由于 PED 导致大量仔猪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市场上健康仔猪的供应量急剧减少,仔猪供应紧张局面凸显,严重影响后续养殖计划。

需求端扩张:补栏热潮推动价格上涨

(一)传统补栏旺季的刚性需求

在生猪养殖行业,春季是传统的生猪补栏最佳时期。春节过后,各地迅速进入补栏高峰期。春季气候适宜,仔猪成活率相对较高,此时补栏,经数月精心饲养,可赶上下半年猪肉消费旺季,有望获得较好收益。

今年补栏需求尤为旺盛,许多猪场因前期去产能化空栏较多,急需补充仔猪。小型猪场存栏生猪出栏后,栏舍空置,为维持正常运转,对仔猪需求迫切,急切希望购入健康仔猪重启养殖计划。

(二)对后市猪价的乐观预期

除传统补栏旺季的刚性需求外,养殖端对后市猪价的乐观预期也是推动仔猪补栏热度高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普遍预期下半年猪肉消费市场将更加活跃。特别是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以及冬季南方地区集中腌腊时期,猪肉需求量通常会大幅增加。

从过往市场规律来看,每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今年年初以来,生猪价格虽有起伏,但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增强了养殖端对未来猪价的信心。

这种乐观预期促使养殖户积极采购仔猪,部分原本观望的养殖户也受猪价走势和市场乐观氛围影响,加入补栏队伍。强烈的补栏意愿进一步推动仔猪价格上涨,使仔猪市场异常火爆。

行业发展态势:短期价格与长期趋势分析

(一)短期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仔猪供应和需求情况,短期内仔猪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供应端方面,尽管部分企业加大种猪业务布局,但种猪繁育周期较长,短期内新增仔猪供应难以快速增加,健康仔猪供应紧张局面仍将持续。需求端来看,养殖端补栏积极性依然较高,对仔猪需求旺盛,看好后市猪价的养殖户仍在积极采购。因此,短期内仔猪市场供小于求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价格大概率继续维持高位,甚至可能小幅上涨。

然而,随着气温升高,仔猪疫病防控难度加大,若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仔猪死亡率上升,将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推动价格上涨;反之,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仔猪供应可能增加,价格上涨幅度将受到抑制。此外,饲料价格波动也会对仔猪价格产生影响。若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可能减少补栏数量,对仔猪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二)长期行业发展趋势

疫病冲击和巨头布局种猪业务正推动生猪养殖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规模化方面,小型养殖户因资金、技术和防疫能力相对薄弱,在疫病冲击下损失惨重,抗风险能力差,市场份额逐渐被大型养殖企业挤压。大型养殖企业凭借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等优势,不仅能更好应对疫病挑战,还能在种猪育种、养殖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如牧原、温氏等企业,养殖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未来行业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集约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集约化养殖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从饲料采购、养殖设备使用到疫病防控、人员管理等环节,集约化养殖通过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例如智能化猪场建设,采用智能饲喂、智能环控等先进设备,精准控制养殖环境,减少饲料浪费,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应用,集约化养殖模式将更加成熟完善,成为行业主流。

科学化体现在种猪育种、疫病防控和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种猪育种上,企业越发重视种猪基因优化,利用先进育种技术培育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优质种猪,如新希望 “AI + 现代农业” 的探索。疫病防控方面,企业将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和疫苗,提高疫病预警和防控能力。养殖管理上,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猪群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总体而言,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仔猪价格波动是其中一个体现。未来,随着行业发展成熟,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将成为主流,这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生猪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

行业发展建议:理性决策与多方协同

仔猪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企业在种猪业务上的积极布局,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对于养殖户而言,仔猪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外购仔猪育肥利润空间压缩,养殖风险加大。在此情况下,养殖户应保持理性,充分考虑自身资金实力、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养殖计划,避免盲目跟风补栏。

对于相关企业,布局种猪业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种猪育种是长期复杂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且市场竞争激烈,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布局种猪业务时,需做好充分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不仅关系养殖户和企业利益,也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生猪市场监管,完善市场调控机制,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加大对种猪育种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生猪养殖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来源:农典云     编辑:刘新远   审核:孙志明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