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跌至 14.74元/公斤,较昨日再降0.06元/公斤,西藏自治区(16.56元/公斤)与海南省(13.84元/公斤)价差扩大至2.72元/公斤。
据最新数据显示,期货市场同步崩塌,LH2505、LH2507合约日内跌幅超1.2%,悲观情绪已形成期现联动效应,生猪产业链资金恐慌性撤离迹象明显。
政策核弹引爆:全国最严二次育肥禁令落地
广东化州出台"双票制"管控政策,违者最高可判刑3年!
★ 双检疫制度筑牢铜墙铁壁
· 首次出栏需办理 “饲养票”,仅限从 A 养殖场到 B 养殖场;
· 二次出栏必须重新申报 “屠宰票”,否则视为违规
★ 运输路线实施 “GPS 钉死” 管理
· 每辆车必须按申报路线精准行驶,中途停车、转卖即触发拦截系统,真正实现 “从猪圈到屠宰场的直线绞杀”!
★ 违规成本飙升至刑事责任
· 现场查获违规调运,直接扣押生猪并顶格罚款 10 万元;
· 若发现伪造检疫证明,移送公安经侦部门,最高面临 3 年有期徒刑
该政策直接切断中小散户补栏通道,江西、福建等地120kg补栏标猪交易量骤降40%,或引发全国性政策效仿潮。

行业生死转型:巨头收割市场,散户退场加速
牧原股份以8000万头的目标稳居榜首,犹如行业巨轮破浪前行;双胞胎集团紧随其后,剑指2000万头;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企业也在产能修复后重回700万头规模。值得关注的是,东瑞股份等中小型企业同样展现出惊人潜力,计划在2024年87万头的基础上实现翻倍,突破100万头!
2025年一季度,增长态势已呈爆发之势:22家猪企出栏总量达5105万头,同比增加超1000万头,16家企业增幅超150%!
当巨头高歌猛进时,中小散户却在加速退场。从2008年的7200万户锐减至2020年的2062万户,降幅达72%;专家预测,2025年散户数量或不足千万户!西南地区尤为明显:贵州散户退出比例达80%,四川、云南超50%。
环保政策成为散户退场的直接推手。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禁养区划定、粪污处理设施强制配备等要求,让中小散户的养殖成本直线上升。江西某散户即便环保设施齐全,只因未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仍被强制关停。而大型企业凭借集中式粪污处理、种养循环模式轻松合规,牧原股份的智能化猪场污水回用率甚至高达90%。
市场博弈更让散户雪上加霜。2025年一季度猪价虽有所回暖,但仍在14-15元/公斤低位徘徊,而散户养殖成本普遍高于16元/公斤。非洲猪瘟常态化下,散户生物安全防控能力不足,疫病损失率较规模场高出70%。此外,屠宰企业优先采购规模化猪场生猪,散户还面临“卖猪难”的困境。
后市展望:端午备货能否力挽狂澜?
尽管当前市场深陷冰点,但三大转机暗流涌动:
1.屠宰场冻品库容率跌破4.5%警戒线,存在被动补库需求;
2.北方暴雨阻断生猪调运,或引发区域供应缺口;
3.端午前10天备货窗口即将开启,或刺激价格短期反弹0.8-1.2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饲料成本波动、疫病发展和政策变化等风险因素仍需密切关注。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内容编辑:云秀)、综合中国畜牧业协会、新华财经、我的钢铁网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